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品论文

小儿哮喘灵颗粒药学部分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8页
引言第8-12页
 一、支气管哮喘的研究现状第8-9页
 二、本课题的立项依据第9-12页
  1. 组方原理分析第9页
  2. 各药材的现代研究概况第9-10页
  3. 剂型的选择第10-12页
第一章 小儿哮喘灵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第12-38页
 一、药材的鉴定与前处理第12页
 二、提取工艺的研究第12-28页
  1. 君药麻黄的提取方法研究第13-15页
   ·实验材料第13页
   ·实验方法第13-14页
   ·实验结果第14页
   ·结论第14页
   ·讨论第14-15页
  2. 细辛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第15-18页
   ·实验材料第15页
   ·实验方法第15页
   ·结果及结论第15-17页
     ·粉碎粒度的考察第16页
     ·浸泡时间的考察第16页
     ·挥发油提取时间考察第16页
     ·加水量考察第16-17页
     ·验证试验第17页
   ·讨论第17-18页
  3. 细辛挥发油包合工艺的研究第18-22页
   ·实验材料第18页
   ·实验方法第18-19页
   ·结果与结论第19-21页
     ·正交实验结果及方差分析结果第19-21页
     ·包合工艺验证结果第21页
   ·讨论第21-22页
  4. 紫菀提取工艺研究第22-25页
   ·实验材料第22页
   ·实验方法第22页
   ·结果与结论第22-25页
     ·紫菀提取方法考察第22-23页
     ·紫菀提取条件考察第23页
     ·正交试验优选紫菀醇提工艺条件第23-25页
     ·重复验证试验第25页
  5. 水提工艺考察第25-28页
   ·实验材料第25页
   ·实验方法第25-26页
   ·结果与结论第26-28页
     ·正交实验设计及试验结果第26-27页
     ·方差分析结果第27-28页
     ·重复验证试验结果第28页
  6. 小结第28页
 三、浓缩、干燥工艺第28-31页
  1. 实验材料第29页
  2. 实验方法第29页
  3. 实验结果第29-30页
   ·浓缩对水提液有效成分的影响第29-30页
   ·醇提液浓缩对有效成分的影响第30页
   ·浸膏相对密度对喷雾干燥效果的影响第30页
   ·喷雾干燥工艺对有效成分的影响第30页
  4. 讨论第30-31页
 四、成型工艺研究第31-37页
  1. 半成品的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第31-32页
   ·吸湿性试验第31页
   ·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第31-32页
  2. 成品剂量的确定第32页
  3. 制粒工艺研究第32-36页
   ·实验材料第33页
   ·实验方法第33页
   ·实验结果及结论第33-35页
     ·糖粉与糊精比例的确定第33-34页
     ·蛋白糖用量的确定第34页
     ·润湿剂醇浓度的考察第34-35页
   ·讨论第35-36页
  4. 小结第36-37页
 五、中试第37-38页
第二章 小儿哮喘灵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第38-48页
 1. 薄层鉴别方法研究第38-43页
   ·麻黄的薄层鉴别第38-39页
     ·溶液的制备第38页
     ·薄层层析条件第38-39页
     ·结果第39页
   ·细辛的薄层鉴别第39页
     ·溶液的制备第39页
     ·薄层层析条件第39页
     ·结果第39页
   ·紫菀的薄层鉴别第39-40页
     ·溶液的制备第39-40页
     ·薄层层析条件第40页
     ·结果第40页
   ·黄芩的薄层鉴别第40-41页
     ·溶液的制备第40-41页
     ·薄层层析条件第41页
     ·结果第41页
   ·川射干的薄层鉴别第41-42页
     ·溶液的制备第41-42页
     ·薄层层析条件第42页
     ·结果第42页
   ·讨论第42-43页
 2.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43-48页
   ·实验材料第43页
   ·色谱条件的确定第43-44页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44页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44页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第44页
   ·线性范围的考察第44-45页
   ·阴性干扰的考察第45页
   ·重复性试验第45页
   ·重现性试验第45-46页
   ·稳定性试验第46页
   ·加样回收率试验第46页
   ·样品含量的测定第46-47页
   ·麻黄药材的含量测定第47-48页
第三章 初步稳定性研究第48-51页
 1. 实验方法第48页
 2. 考察项目及结果第48-50页
 3. 结论第50-51页
综述第51-55页
 中药矫味技术的研究进展第51-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附图第59-68页
 附图1 麻黄的TLC薄层色谱图第59-60页
 附图2 细辛的TLC薄层色谱图第60-62页
 附图3 紫菀的TLC薄层色谱图第62-63页
 附图4 黄芩的TLC薄层色谱第63-65页
 附图5 川射干的TLC薄层色谱第65-66页
 附图6 麻黄碱紫外吸收图谱第66-67页
 附图7 对照品、样品、阴性的色谱图第67-68页
附件1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接触在线式红外测温技术在中药炒制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葛根素对体外高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影响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