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场外交易市场概述 | 第9-18页 |
(一) 场外交易市场的界定与特点 | 第9-10页 |
1. 场外交易市场的界定 | 第9-10页 |
2. 场外交易市场的特点 | 第10页 |
(二) 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历史 | 第10-13页 |
1. 自发形成的店头市场(16 世纪末——18 世纪末) | 第11页 |
2. 证券交易所兴起,场外交易市场势微(18 世纪末——20 世纪中期) | 第11-12页 |
3. 现代场外交易形式开始出现,场外交易市场迅猛发展(20 世纪中期——21世纪初) | 第12-13页 |
4. 高级场外交易市场向场内交易市场转化(21 世纪初开始) | 第13页 |
(三) 境外主要的场外交易市场 | 第13-18页 |
1. 美国的场外交易市场 | 第13-15页 |
2. 日本的场外交易市场 | 第15-16页 |
3. 台湾的场外交易市场 | 第16-18页 |
二、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历史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8-28页 |
(一) 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历史发展 | 第18-23页 |
第一阶段,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前的场外交易市场 | 第18-19页 |
第二阶段,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的场外交易市场 | 第19-23页 |
(二) 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3-28页 |
1. 市场参与者的问题 | 第23-24页 |
2. 法律环境方面的问题 | 第24-25页 |
3. 市场运作方面的问题 | 第25-28页 |
三、构建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和现实条件 | 第28-35页 |
(一) 构建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必要性 | 第28-32页 |
1. 股权流动的内在需求 | 第28页 |
2. 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 第28-29页 |
3. 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渠道 | 第29页 |
4. 完善退市制度 | 第29-30页 |
5.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需要 | 第30-31页 |
6. 降低市场风险的需要 | 第31页 |
7.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 第31-32页 |
(二) 构建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现实条件 | 第32-35页 |
1. 市场参与者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 第32页 |
2. 法律环境 | 第32-33页 |
3. 技术物质基础 | 第33页 |
4. 国内外场外交易市场发展的经验教训 | 第33-35页 |
四、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模式和法律制度构建 | 第35-44页 |
(一) 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模式构建 | 第35-40页 |
1. 对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改造 | 第35-38页 |
2. 对产权交易市场的清理和整合 | 第38-40页 |
(二) 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法律制度构建 | 第40-44页 |
1. 市场准入制度 | 第40-41页 |
2. 做市商制度 | 第41-42页 |
3. 信息披露制度 | 第42页 |
4. 监管制度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