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3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9页 |
·Tiebout 模型的提出背景与模型内涵 | 第11-12页 |
·Tiebout 模型的检验:赞成与批判 | 第12-15页 |
·Tiebout 模型的局限性 | 第15-16页 |
·Tiebout 模型对财产税问题的影响 | 第16-18页 |
·Tiebout 模型对财政竞争问题的影响 | 第18-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20-29页 |
·公共产品的提出及研究现状综述 | 第20-22页 |
·财政分权与地方公共物品供给的研究 | 第22-25页 |
·Tiebout 假说的后续研究 | 第25-29页 |
·国内现状研究综述 | 第29-32页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32-34页 |
·研究方法 | 第32页 |
·研究思路 | 第32-33页 |
·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论文创新 | 第34-36页 |
2 Tiebout 模型的四类变形及其理论诠释 | 第36-50页 |
·研究背景 | 第36-37页 |
·Tiebout 模型假设的现实性质疑 | 第37-38页 |
·异质性社区的Tiebout 模型与原始Tiebout 模型的比较 | 第38-43页 |
·Tiebout 社区 | 第38-40页 |
·异质社区 | 第40-43页 |
·规模报酬假定条件下的Tiebout 模型 | 第43-47页 |
·规模报酬不变假设下的Tiebout 模型 | 第43-45页 |
·规模报酬递增假设下的Tiebout 模型 | 第45-46页 |
·规模报酬递减假设下的Tiebout 模型 | 第46-47页 |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3 基于公共物品自愿供给与强迫供给机制的动态 Tiebout 模型 | 第50-59页 |
·研究背景 | 第50-51页 |
·基本模型 | 第51-57页 |
·动态模型 | 第54-55页 |
·有顺序地迁移 | 第55页 |
·马尔可夫链策略 | 第55-56页 |
·居民收入不收敛的情形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4 基于税收竞争和公共物品供给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动态博弈分析 | 第59-76页 |
·研究背景 | 第59-60页 |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博弈模型 | 第60-62页 |
·博弈结构 | 第60-61页 |
·地方官员的策略 | 第61-62页 |
·中央政府的策略 | 第62页 |
·税收竞争的博弈均衡 | 第62-67页 |
·博弈均衡数学解析 | 第62-64页 |
·中央政府以“地方政府顺从优先”为目标 | 第64-66页 |
·中央政府仅以“中央税收最大化”为目标 | 第66-67页 |
·模型扩展:中央政府提供地方公共物品的情形 | 第67-69页 |
·中央政府权力下降的情形(用P 值降低来衡量权力下降程度) | 第69-73页 |
·经济改革 | 第70-72页 |
·改革的路径依赖性 | 第72-73页 |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73-76页 |
5 基于 Pareto 偏好的公共产品服务相对效率的理论模型 | 第76-85页 |
·研究背景 | 第76-77页 |
·基本模型 | 第77-80页 |
·模型构建 | 第77-78页 |
·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时的居民效用 | 第78页 |
·中央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居民效用 | 第78-79页 |
·模型中的假设条件 | 第79-80页 |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相对效率 | 第80-84页 |
·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有效率的条件 | 第80-82页 |
·中央提供公共产品Pareto 优于地方提供的条件 | 第82-84页 |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84-85页 |
6 税收资本化、地方公共服务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基于Tiebout-Oates 模型的多组团式中心城市的实证检验 | 第85-102页 |
·研究背景 | 第85-87页 |
·基于Tiebout-Oates 假说的实证研究 | 第87-100页 |
·重庆地区背景——“组团式”结构 | 第87-88页 |
·实证总模型设计 | 第88-91页 |
·数据的收集整理 | 第91-98页 |
·实证结果 | 第98-100页 |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00-102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6页 |
·主要结论 | 第102-103页 |
·政策建议 | 第103-104页 |
·后续工作的展望 | 第104-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3页 |
附录 | 第113-114页 |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13-114页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