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导言 | 第7-12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7-8页 |
(二) 学术史回顾 | 第8-11页 |
(三) 研究方法及基本史料 | 第11-12页 |
一 中国民主社会党的成立与创建特点 | 第12-24页 |
(一) 历史渊源:“康·梁”一脉的发展 | 第12-17页 |
(二) 成立过程:长期的酝酿与商谈 | 第17-19页 |
(三) 创建特点:具有双重性 | 第19-24页 |
二 民社党人的民主宪政理论 | 第24-52页 |
(一) 国家与人民的关系:人权保障是核心 | 第24-38页 |
1. 人权观:具有普遍、全面、先进性 | 第25-30页 |
2. 民主主张:强调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结合 | 第30-35页 |
3. 人民掌控国家的方式:坚持代议制 | 第35-38页 |
(二) 国家机关的设置:“五院分权”外衣下的三权分立 | 第38-52页 |
1. 国民大会和立法院:具有较大权力 | 第40-42页 |
2. 总统和行政院:权力受到较大制约 | 第42-47页 |
3. 司法院:司法权相对独立 | 第47-48页 |
4. 考试院:实为“欧美的文官院” | 第48-49页 |
5. 监察院:权力弱小 | 第49-52页 |
三 民社党人追求民主宪政的实践 | 第52-71页 |
(一) 坚持和平民主的道路 | 第52-54页 |
(二) 追求民主宪政的努力 | 第54-71页 |
1. 参加制宪国大:走上“悲惨”之路 | 第54-62页 |
2. 参加四民意机构和政府改组:与目标渐行渐远 | 第62-68页 |
3. 参与行宪国大和支持通过《临时条款》:沦为“民主花瓶” | 第68-71页 |
结语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