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引言 | 第8页 |
| ·语音增强算法简介 | 第8-10页 |
| ·滤波器组的发展与分类 | 第10-11页 |
| ·滤波器组的发展 | 第10页 |
| ·滤波器组的分类 | 第10-11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麦克风阵语音增强的基础知识 | 第13-20页 |
| ·引言 | 第13页 |
| ·阵列信号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 ·语音和噪声的特性 | 第14-16页 |
| ·语音信号的特性 | 第14-15页 |
| ·噪声的特性 | 第15-16页 |
| ·麦克风阵列模型 | 第16-18页 |
| ·信号模型 | 第16-17页 |
| ·冲激响应模型 | 第17-18页 |
| ·语音增强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 | 第18-20页 |
| ·主观评估法 | 第18-19页 |
| ·客观评估法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滤波器组的设计与研究 | 第20-33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子带滤波技术 | 第20-23页 |
| ·抽取和内插 | 第20-21页 |
| ·Noble等效和多相分解 | 第21-23页 |
| ·M通道调制滤波器组 | 第23-27页 |
| ·DFT调制滤波器组 | 第23-24页 |
| ·余弦调制滤波器组 | 第24-27页 |
| ·子带自适应滤波器组的设计 | 第27-32页 |
| ·滤波器组输入输出关系 | 第27-28页 |
| ·分析滤波器组的原型滤波器设计 | 第28-30页 |
| ·综合滤波器组的原型滤波器设计 | 第30-31页 |
| ·滤波器组设计实例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传统语音增强方法研究 | 第33-44页 |
| ·引言 | 第33页 |
| ·谱减法 | 第33-35页 |
| ·维纳滤波语音增强算法 | 第35-40页 |
| ·维纳滤波基本思想 | 第35页 |
| ·最小均方误差准则 | 第35-36页 |
| ·维纳滤波语音增强算法 | 第36-37页 |
| ·子带维纳滤波 | 第37-39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9-40页 |
| ·自适应滤波算法 | 第40-43页 |
| ·自适应滤波器的基本概念 | 第40-41页 |
| ·LMS (Least Mean Square) 算法 | 第41-42页 |
| ·自适应噪声对消语音增强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算法研究 | 第44-59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的发展历史 | 第44-45页 |
| ·时延估计 | 第45-48页 |
| ·广义互相关时延估计 | 第45-47页 |
| ·自适应时延估计法 | 第47-48页 |
| ·固定波束形成技术 | 第48-50页 |
| ·延时-求和波束形成方法 | 第48-49页 |
| ·实验仿真 | 第49-50页 |
| ·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 | 第50-54页 |
| ·自适应波束形成 | 第50-52页 |
| ·广义旁瓣相消器 | 第52-54页 |
| ·后滤波语音增强 | 第54-56页 |
| ·空间预处理语音失真加权多通道维纳滤波技术 | 第56-58页 |
| ·GSC与空间预处理SDW-MWF | 第56-57页 |
| ·语音失真加权多通道维纳滤波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基于滤波器组GSC麦克风阵语音增强方法研究 | 第59-78页 |
| ·引言 | 第59页 |
| ·基于滤波器组GSC麦克风阵语音增强系统结构 | 第59-65页 |
| ·麦克风阵列空间预处理及波束形成 | 第60-61页 |
| ·阻塞矩阵 | 第61页 |
| ·子带自适应滤波 | 第61-64页 |
| ·语音起止点检测 | 第64页 |
| ·后置维纳滤波 | 第64-65页 |
| ·块自适应滤波 | 第65页 |
| ·基于滤波器组GSC麦克风阵语音增强系统仿真及分析 | 第65-70页 |
| ·基于滤波器组GSC麦克风阵语音增强系统的改进 | 第70-74页 |
| ·基于滤波器组GSC的麦克风阵语音增强系统的改进 | 第70-71页 |
| ·改进系统的实验仿真 | 第71-74页 |
| ·信噪比(SNR)及信号可懂度(Intelligibility)分析 | 第74-77页 |
| ·信噪比分析 | 第74-75页 |
| ·信号可懂度分析 | 第75-76页 |
| ·系统性能分析 | 第76-77页 |
| ·本章小节 | 第77-78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