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10页 |
第一章 先秦诸子政治哲学代表的思想 | 第10-19页 |
第一节 儒家政治哲学代表——孔子 | 第11-13页 |
第二节 道家政治哲学代表——老子 | 第13-15页 |
第三节 墨家政治哲学代表——墨子 | 第15-16页 |
一、"尚贤" | 第15-16页 |
二、"尚同" | 第16页 |
第四节 法家政治哲学代表——韩非 | 第16-19页 |
一、君权至上 | 第16-17页 |
二、刑罚思想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墨子与韩非政治哲学思想比较 | 第19-27页 |
第一节 墨子与韩非选拔人才标准比较 | 第19-23页 |
一、墨子选拔人才标准——"贤良之士" | 第19-20页 |
二、韩非选拔人才标准——"法术之士" | 第20-23页 |
第二节 墨子与韩非社会教化思想比较 | 第23-27页 |
一、墨子社会教化思想主张——德治 | 第23-25页 |
二、韩非社会教化思想主张——法治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墨子与韩非维护君权途径比较 | 第27-34页 |
第一节 墨子与韩非赏罚思想比较 | 第27-29页 |
一、墨子赏罚思想——"富贵以道其前,明罚以率其后" | 第27-28页 |
二、韩非赏罚思想——"信赏必罚"、"厚赏重罚"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墨子与韩非统治术比较 | 第29-34页 |
一、墨子主张的统治术——告密、连坐 | 第30-31页 |
二、韩非主张的统治术——法、术、势 | 第31-34页 |
结语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