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1 引言 | 第15-28页 |
·奶牛蛋白饲料应用进展 | 第15-17页 |
·标准日粮 | 第15页 |
·豆粕 | 第15-16页 |
·玉米蛋白粉 | 第16页 |
·微生物发酵蛋白饲料 | 第16-17页 |
·其他蛋白饲料资源 | 第17页 |
·小肽的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小肽的分类方法 | 第17-18页 |
·小肽的制备方法 | 第18-20页 |
·不同蛋白饲料小肽制备进展 | 第20-21页 |
·小肽有效含量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蛋白饲料源小肽制备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小肽在奶牛生产中的作用 | 第23-26页 |
·小肽对奶牛的营养作用 | 第23-24页 |
·奶牛机体内小肽的来源 | 第24页 |
·奶牛对小肽的吸收 | 第24-25页 |
·奶牛对小肽的利用 | 第25-26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8-35页 |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材料 | 第28页 |
·仪器 | 第28页 |
·试剂 | 第28-29页 |
·培养基 | 第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5页 |
·小肽检测方法 | 第29-33页 |
·蛋白饲料源小肽的制备工艺 | 第33-34页 |
·动物实验 | 第34-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51页 |
·原料预处理 | 第35-37页 |
·粉碎条件的建立 | 第35页 |
·蛋白质浓度的选择 | 第35-36页 |
·碱性环境的选择 | 第36页 |
·蛋白浸提温度的确立 | 第36页 |
·蛋白浸提时间的确立 | 第36-37页 |
·乳酸菌发酵 | 第37-41页 |
·种子培养基发酵参数的确定 | 第37页 |
·增殖培养基发酵参数的确定 | 第37-38页 |
·最佳发酵参数 | 第38-40页 |
·蛋氨酸含量测定 | 第40-41页 |
·赖氨酸含量测定 | 第41页 |
·酶解条件的优化 | 第41-44页 |
·酶活力测定 | 第41页 |
·实验用酶的选择 | 第41-42页 |
·酶解条件确定 | 第42-44页 |
·小肽产品指标测定 | 第44-45页 |
·蛋白饲料源小肽产品中赖氨酸含量测定 | 第44页 |
·蛋白饲料源小肽产品中蛋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44页 |
·小肽平均链长度的确定 | 第44-45页 |
·分子质量测定 | 第45页 |
·产奶量与乳成分变化 | 第45-50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50-51页 |
4 讨论 | 第51-57页 |
·小肽的制备技术 | 第51-55页 |
·制备小肽的不同蛋白饲料来源分析 | 第51-52页 |
·用于小肽制备的蛋白饲料预处理工艺的探讨 | 第52-53页 |
·发酵与酶解工艺先后次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第53页 |
·发酵菌种的选择 | 第53页 |
·实验用酶的选择 | 第53-54页 |
·蛋白饲料源小肽生产中酶解过程中pH 值的控制 | 第54页 |
·蛋白饲料源小肽生产中酶解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第54页 |
·蛋白饲料源小肽中赖氨酸含量的分析鉴定技术 | 第54-55页 |
·蛋白饲料源小肽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 第55页 |
·高含限制性必需氨基酸小肽的开发前景与展望 | 第55-57页 |
5 结论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附录 | 第66-75页 |
附表1:实验材料蛋白质及氨基酸组成 | 第66-67页 |
附表2:乳酸菌种子发酵参数设计的正交实验结果 | 第67-68页 |
附表3:乳酸菌增殖培养基参数设计的正交实验结果 | 第68-69页 |
附表4:乳酸菌增殖培养基成分参数设计的正交实验结果 | 第69-71页 |
附表6:乳酸菌发酵液中发酵参数设计的正交实验结果 | 第71-72页 |
附录7:复合酶解酶解参数正交试验结果 | 第72-73页 |
附图版 1:不同酶解时间 Sephadex G-15 柱层析结果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