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缩写表 | 第12-13页 |
1 引言 | 第13-18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组合效应的提出 | 第13-14页 |
·组合效应的概念 | 第14页 |
·组合效应的机制 | 第14-15页 |
·研究组合效应的方法 | 第15-16页 |
·组合效应实际应用及有待研究的问题 | 第16-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7页 |
·体外产气装置的改进(试验一) | 第18-22页 |
·体外批次培养试验装置 | 第18页 |
·本试验体外产气装置 | 第18-1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1-22页 |
·数据处理 | 第22页 |
·体外发酵试验(试验二) | 第22-2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页 |
·瘤胃液供体动物及饲养管理 | 第22页 |
·体外批次培界试验 | 第22-23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3-25页 |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瘤胃降解试验(试验三) | 第25-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5-26页 |
·数据处理 | 第26页 |
·生产性能试验(试验四) | 第26-2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3页 |
·体外产气装置的改进 | 第27-29页 |
·青贮玉米与稻秸的产气曲线 | 第27页 |
·青贮玉米产气量与消化率相关分析 | 第27-28页 |
·稻秸产气量与消化率相关分析 | 第28-29页 |
·体外发酵试验 | 第29-36页 |
·青贮玉米与稻桔不同比例培养时的产气量 | 第29-31页 |
·青贮玉米与稻桔不同比例培养时的pH值 | 第31页 |
·青贮玉米与稻桔不同比例培养时的底物DM消化率 | 第31-32页 |
·青贮玉米与稻桔不同比例培养时菌体蛋白(MCP)的生成量 | 第32-33页 |
·青贮玉米与稻桔不同比例培养时挥发性脂肪酸(VEA)的生成量 | 第33-35页 |
·组合效应的综合评定 | 第35-36页 |
·瘤胃降解试验 | 第36-41页 |
·青贮玉米与稻秸不同比例组合瘤胃中干物质(DM)降解率 | 第36-37页 |
·青贮玉米与稻秸不同比例组合瘤胃中粗蛋白(CP)降解率 | 第37页 |
·青贮玉米与稻秸不同比例组合瘤胃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 | 第37-38页 |
·青贮玉米与稻秸不同比例组合瘤胃酸性洗涤纤维(ADF)降解率 | 第38-39页 |
·青贮玉米与稻秸不同比例组合瘤胃有效降解率(EDP) | 第39-41页 |
·组合效应的综合评定 | 第41页 |
·生产性能试验 | 第41-43页 |
4 讨论 | 第43-47页 |
·体外产气装置的改进 | 第43页 |
·体外发酵试验 | 第43-45页 |
·青贮玉米与稻桔不同比例培养时的产气量与DM消化率 | 第43-44页 |
·青贮玉米与稻桔不同比例培养时的pH值 | 第44页 |
·青贮玉米与稻桔不同比例培养时菌体蛋白(MCP)的生成量 | 第44页 |
·青贮玉米与稻桔不同比例培养时挥发性脂肪酸(VEA)的生成量 | 第44-45页 |
·组合效应的综合评定 | 第45页 |
·瘤胃降解试验 | 第45-46页 |
·生产性能试验 | 第46-47页 |
5 结论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