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类视觉特性的图像增强算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2 图像增强方法的基础 | 第19-27页 |
·灰度变换 | 第19-22页 |
·比例线性变换 | 第19-20页 |
·分段线性变换 | 第20-21页 |
·非线性变换 | 第21-22页 |
·直方图均衡化 | 第22页 |
·图像平滑 | 第22-23页 |
·均值滤波 | 第23页 |
·中值滤波 | 第23页 |
·图像锐化 | 第23-25页 |
·线性锐化滤波器 | 第24页 |
·非线性锐化滤波器 | 第24-25页 |
·常用算法及其分析比较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3 基于侧抑制和自适应滤波的灰度图像增强算法 | 第27-41页 |
·人类视觉特性 | 第27-31页 |
·视觉感知和图像质量的关系 | 第27-28页 |
·视网膜信息处理机制 | 第28-29页 |
·感受野概述 | 第29-30页 |
·亮度适应和鉴别 | 第30-31页 |
·侧抑制的原理和模型分析 | 第31-34页 |
·侧抑制的原理 | 第31-32页 |
·侧抑制网络的时频域分析 | 第32-34页 |
·基于侧抑制和自适应滤波的灰度图像增强算法 | 第34-38页 |
·侧抑制网络的模型系数关系以及对高频噪声的敏感性 | 第34-36页 |
·自适应滤波 | 第36-37页 |
·基于侧抑制和自适应滤波的灰度图像增强算法 | 第37-38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基于侧抑制和彩色空间变换的彩色图像增强算法 | 第41-53页 |
·彩色空间 | 第41-46页 |
·RGB彩色空间 | 第41-42页 |
·CMY彩色空间 | 第42-44页 |
·HSV彩色空间 | 第44-46页 |
·常用的彩色图像增强算法 | 第46-47页 |
·基于侧抑制和彩色空间变换的图像增强算法 | 第47-49页 |
·算法改进的出发点 | 第47-48页 |
·基于侧抑制和彩色空间变换的彩色图像增强算法 | 第48-49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3页 |
·展望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