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20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混沌理论的发展 | 第11-14页 |
| ·地震动的工程特性 | 第14-16页 |
| ·近断层地震动运动特征 | 第16-19页 |
| ·速度脉冲 | 第16-17页 |
| ·破裂向前方向性效应 | 第17-18页 |
| ·滑冲效应 | 第18页 |
| ·上盘效应 | 第18-19页 |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 2 混沌时间序列分析理论及计算程序实现 | 第20-52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混沌动力学 | 第20-25页 |
| ·替代数据法 | 第25-28页 |
| ·常用零假设 | 第25-26页 |
| ·替代数据生成算法 | 第26-27页 |
| ·检验统计量 | 第27页 |
| ·统计检验方法 | 第27页 |
| ·方法应用 | 第27-28页 |
| ·混沌特性的定性识别 | 第28-32页 |
| ·功率谱分析 | 第28-30页 |
| ·主成份分析 | 第30-31页 |
| ·改进的FNN算法 | 第31-32页 |
| ·混沌特性的定量识别 | 第32-46页 |
| ·时间序列分析的发展 | 第32-33页 |
| ·时间序列的相空间重构 | 第33-39页 |
| ·混沌特性定量识别的三个参数 | 第39-46页 |
| ·混沌时间序列分析程序实现 | 第46-51页 |
| ·具体分析方法及程序设计流程 | 第46-50页 |
| ·程序的可行性验证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3 近断层地震动的混沌特性分析 | 第52-60页 |
| ·引言 | 第52页 |
| ·台湾集集地震动加速度时程的混沌时间序列分析 | 第52-56页 |
|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加速度时程的混沌时间序列分析 | 第56-58页 |
| ·常用地震动加速度时程的混沌时间序列分析 | 第58页 |
| ·台湾集集地震远震加速度记录的混沌时间序列分析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4 单自由度体系地震动力响应的混沌特性分析 | 第60-72页 |
| ·引言 | 第60页 |
| ·混沌信号输入下加速度响应的混沌时间序列分析 | 第60-63页 |
|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加速度响应的混沌时间序列分析 | 第63-66页 |
|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速度和位移响应的混沌时间序列分析 | 第66-67页 |
| ·远场地震动作用下加速度响应的混沌特性分析 | 第67-68页 |
| ·单自由度体系动力特性改变对加速度响应混沌特性的影响 | 第68-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5 地震动的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 | 第72-86页 |
| ·引言 | 第72-73页 |
| ·基于Lyapunov指数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 第73-75页 |
| ·基于最大Lyapunov指数的预报模式 | 第73页 |
| ·方法应用 | 第73-75页 |
| ·自适应预测方法 | 第75-80页 |
| ·Volterra级数自适应预测模型 | 第75-76页 |
| ·方法应用 | 第76-80页 |
| ·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 第80-85页 |
|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方法 | 第80-81页 |
| ·方法应用 | 第81-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 6 结论 | 第86-89页 |
| ·本文结论 | 第86-87页 |
| ·问题和思考 | 第87-89页 |
| ·本文说明 | 第87-88页 |
| ·本文思考 | 第88-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3-94页 |
| 致谢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