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基于大气模型的对比度增强方法 | 第9-10页 |
·基于图像增强的对比度增强方法 | 第10-11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 第11-13页 |
第2章 雾天降质图像的退化机理分析 | 第13-18页 |
·大气散射模型 | 第13-16页 |
·入射光衰减模型 | 第14页 |
·大气光成像模型 | 第14页 |
·雾天降质图像的退化模型 | 第14-15页 |
·大气散射的波长相关性 | 第15-16页 |
·雾天降质图像的基本特性分析 | 第16-18页 |
·降质图像的模糊性特性 | 第16-17页 |
·降质图像的对比度指数衰减特性 | 第17-18页 |
第3章 基于间接对比度的雾天降质图像增强方法的研究 | 第18-37页 |
·传统的间接对比度增强方法 | 第18-22页 |
·灰度变换法 | 第19-21页 |
·直方图均衡化 | 第21-22页 |
·基于局部直方图均衡化的对比度增强方法 | 第22-33页 |
·块重叠直方图化均衡化增强方法 | 第22-26页 |
·部分块重叠直方图均衡化增强方法 | 第26-30页 |
·去天空域块重叠直方图均衡化增强方法 | 第30-33页 |
·本章改进方法 | 第33-37页 |
第4章 基于直接对比度的雾天降质图像增强方法的研究 | 第37-46页 |
·基本思想和理论基础 | 第37-40页 |
·输入图像的模糊化映射 | 第38-39页 |
·模糊对比度函数和对比度变换函数的定义 | 第39-40页 |
·算法具体实现步骤 | 第40-42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2-46页 |
第5章 彩色雾天降质图像的对比度增强方法研究 | 第46-56页 |
·彩色图像基础 | 第46-51页 |
·三色成像 | 第46-47页 |
·彩色模型 | 第47-49页 |
·彩色空间的转换 | 第49-50页 |
·色调不变性 | 第50-51页 |
·HIS彩色空间的彩色图像增强 | 第51-52页 |
·饱和度调节算法 | 第51页 |
·具体步骤 | 第51-52页 |
·RGB彩色空间的彩色图像增强 | 第52-54页 |
·基本思想 | 第52-53页 |
·越界问题的解决办法 | 第53页 |
·具体步骤 | 第53-54页 |
·实验结果和小结 | 第54-5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6-58页 |
·全文总结 | 第56-57页 |
·工作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