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妇女运动及组织论文--妇女工作论文

型塑与变革:现代国家建构进程中的妇联组织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导论第13-40页
 一、研究的问题第13-15页
 二、研究背景第15-36页
 三、研究思路第36-40页
第一章 民族国家建构时期的妇女组织——回潮第40-67页
 一、民族国家危难与女界组织的民族认同第40-54页
  (一) 20世纪早期民族危机与女界组织生成第40-46页
  (二) 民族统一战线与妇女组织从分散到积聚第46-51页
  (三) 女国民与合群——妇女组织民族认同意义分析第51-54页
 二、民族国家独立与妇女组织的政党认同第54-67页
  (一) 国民党党国体制中的妇女机构演变第54-58页
  (二) 共产党党内妇女机构演变第58-62页
  (三) 阶级与同盟——妇女组织政党认同意义分析第62-67页
第二章 民族民主国家非均衡建构时期的妇联组织——实然第67-97页
 一、人民民主专政与妇联组织的国家认同第67-82页
  (一) 新生政权政治协商制度安排与民主妇联人民团体化第67-70页
  (二) 行政权力的全面渗透与妇联行政性功能泛化第70-74页
  (三) 妇联结构由横向会员式到"横边纵点"伞状网络式第74-78页
  (四) 人民与科层——妇联组织国家认同意义分析第78-82页
 二、协商民主制度与妇联组织的民主认同第82-97页
  (一) 国家协商民主与全国妇联人格化参与第82-87页
  (二) 社会草根民主与基层妇联压力型参与第87-91页
  (三) 精英公民与功能团体——妇联组织民主认同意义分析第91-97页
第三章 民族民主国家均衡建构时期的妇联组织——应然第97-125页
 一、国家社会关系转型与妇联组织危机第97-108页
  (一) 国家逻辑:政权核心功能转变与妇联组织结构性冲突第97-102页
  (二) 社会逻辑:妇女群体分化与妇联社会代表性不足第102-108页
 二、协同治理与妇联组织裂变第108-125页
  (一) 妇女问题的协同治理机制第108-112页
  (二) 党政职能分开:回归党内妇女组织第112-116页
  (三) 政社分离:由虚而实的政府性别机构第116-119页
  (四) 社会自治:完全独立的非政府妇女组织第119-122页
  (五) 组织变革之路径选择第122-125页
第四章 现代国家建构进程中的妇女组织模式——思辨第125-151页
 一、原子型民间非正式组织:民族主义主导下的混沌化模式第125-134页
  (一) 民族救亡压倒女性启蒙第125-127页
  (二) 政党实行动员策略第127-130页
  (三) 政府采取功利政策第130-132页
  (四) 妇女组织的离散结构与随机行动第132-134页
 二、准政府党群组织:国家主义主导下的一元化统合模式第134-142页
  (一) 社会国家化统摄群体意识第134-136页
  (二) 政党实行组织吸纳策略第136-138页
  (三) 政府采取管制政策第138-140页
  (四) 妇联组织网罗结构与服从行为第140-142页
 三、非政府的社团组织:国家法团主义主导下的多元化整合模式第142-151页
  (一) 国家社会促动性别诉求第143-144页
  (二) 政党实行组织分离策略第144-146页
  (三) 政府采取合作政策第146-148页
  (四) 妇女组织法人治理结构与自主行动第148-151页
结论 从民族国家的组织妇女到民族民主国家的妇女组织第151-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69页
后记第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追索与建构:论海外华人文学的身份认同
下一篇:村委会职能改革研究--立法分析与实践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