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4页 |
1 绪论 | 第14-18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气力输送的发展 | 第15-16页 |
·国外发展 | 第15-16页 |
·国内发展 | 第16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2 气力输送系统综述 | 第18-24页 |
·气力输送系统简介 | 第18页 |
·气力输送分类 | 第18-20页 |
·气力输送的特点 | 第20-21页 |
·气力输送的优点 | 第20-21页 |
·气力输送的缺点 | 第21页 |
·气力输送的主要设计参数 | 第21-24页 |
·输送速度 | 第21-22页 |
·料气比 | 第22页 |
·压力损失 | 第22页 |
·输送管道参数及管道布置 | 第22-24页 |
3 气力输送节能分析 | 第24-87页 |
·气力输送节能的必要性 | 第24-26页 |
·物料特性对输送方式选择的影响 | 第26-28页 |
·稀相气力输送系统和密相气力输送系统能耗比较 | 第28-32页 |
·真空与正压稀相气力输送系统的能耗比较 | 第32-39页 |
·真空与正压稀相输送系统的应用实例分析 | 第32-35页 |
·真空气力输送耗能高的原因 | 第35-39页 |
·管道材料对输送能耗的影响 | 第39-40页 |
·输送管路对能耗的影响 | 第40-49页 |
·不同旁通管补气方式的能耗机理分析 | 第41-43页 |
·非可控式旁通管补气 | 第41-42页 |
·可控式旁通管补气 | 第42-43页 |
·双辅管气力输送系统 | 第43-46页 |
·不同供气管路布置的比较 | 第46-48页 |
·变径管路 | 第48-49页 |
·气力输送工程的操作优化 | 第49-54页 |
·多系统输送的优化控制 | 第54-57页 |
·气源机械节能分析 | 第57-71页 |
·气力输送系统用气现状 | 第57-60页 |
·压缩空气成本 | 第57-58页 |
·压缩机在不同输出压力下的能耗比较 | 第58-59页 |
·压缩空气的泄露 | 第59-60页 |
·气源机械节能措施 | 第60-71页 |
·各类气源机械的简介 | 第60-64页 |
·气源机械的选用 | 第64-68页 |
·改善气源机械运行状态 | 第68-71页 |
·气力输送系统储气罐选用 | 第71-73页 |
·储气罐的作用 | 第71页 |
·储气罐的结构型式 | 第71-72页 |
·储气罐的容积大小计算 | 第72-73页 |
·压缩气体冷却及干燥方式的选择 | 第73-76页 |
·冷却方式的选择 | 第74页 |
·冷却系统节能实例分析 | 第74-75页 |
·预冷却系统 | 第75页 |
·压缩空气干燥装置 | 第75-76页 |
·气动元件的选择 | 第76-87页 |
·减压阀的选择 | 第76-80页 |
·减压阀的主要性能 | 第76-78页 |
·减压阀的选用 | 第78-80页 |
·比例阀的选择 | 第80页 |
·过滤器的选择 | 第80-81页 |
·流量控制元件的选择 | 第81-83页 |
·LAVAL 管的设计计算 | 第83-87页 |
·LAVAL 管在气力输送过程中的作用 | 第83-85页 |
·LAVAL 管的临界流理论 | 第85-87页 |
4 炭黑密相气力输送节能试验 | 第87-97页 |
·试验目的 | 第87页 |
·试验材料 | 第87页 |
·试验系统 | 第87-90页 |
·试验方法、步骤 | 第90-91页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91-96页 |
·非可控和可控旁通管气力输送系统耗能比较 | 第91-92页 |
·双辅管气力输送系统与可控旁通管气力输送系统耗气量比较 | 第92-95页 |
·可调式LAVAL 管的节能效果验证 | 第95-96页 |
·试验结论 | 第96-9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攻读硕士学们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