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8页 |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0页 |
·论文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概况 | 第13页 |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总结 | 第13-15页 |
·论文结构及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16页 |
·论文的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制造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基本理论综述 | 第18-30页 |
·制造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18-19页 |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综述 | 第19-22页 |
·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技术创新的过程性及其本质 | 第20-21页 |
·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的关系 | 第21-22页 |
·技术创新能力理论综述 | 第22-26页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 | 第22-23页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本特征 | 第23-24页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成要素 | 第24-26页 |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理论综述 | 第26-30页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理论 | 第26-27页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原则理论 | 第27页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理论 | 第27-28页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求解方法 | 第28-30页 |
第3章 制造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 第30-37页 |
·制造型中小企业现状分析 | 第30-32页 |
·制造型中小企业的特点 | 第30-31页 |
·制造型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 | 第31-32页 |
·制造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分析 | 第32-37页 |
·制造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性 | 第32-34页 |
·制造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势 | 第34-35页 |
·制造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不足 | 第35-37页 |
第4章 制造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37-49页 |
·制造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建 | 第37-40页 |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第37-38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 第38-40页 |
·制造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0页 |
·制造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 | 第40-48页 |
·一级指标 | 第41-43页 |
·二级定量指标 | 第43-46页 |
·二级定性指标 | 第46-48页 |
·制造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量化 | 第48-49页 |
第5章 制造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 第49-61页 |
·评价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 第49-52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49-50页 |
·灰色关联度评价法 | 第50-51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51页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51-52页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52页 |
·综合评价原理及具体步骤 | 第52-61页 |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 第53页 |
·确定模糊集合 | 第53页 |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53-58页 |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 | 第58页 |
·确定评判隶属矩阵 | 第58-59页 |
·综合评价 | 第59-61页 |
第六章 制造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例案分析 | 第61-77页 |
·TW 公司简介 | 第61页 |
·TW 公司技术创新情况 | 第61-63页 |
·TW 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 第63-72页 |
·确定指标权重 | 第63-64页 |
·指标规范化处理 | 第64-66页 |
·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 第66-67页 |
·评价与分析 | 第67-72页 |
·相关改进措施及建议 | 第72-75页 |
·广开投资渠道,增加技术创新资金投入 | 第72-73页 |
·积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营造良好技术创新氛围 | 第73页 |
·加强创新管理,保持和加强企业文化的创新倾向 | 第73-74页 |
·加强公司营销制度建设,提高市场预测水平 | 第74页 |
·大力提高公司对社会资源的利用能力 | 第74-75页 |
·总结 | 第75-77页 |
附录 | 第77-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后记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