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 ·选题依据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 ·持绿性的定义 | 第12-13页 |
| ·碳代谢和物质积累转运 | 第13-14页 |
| ·可溶性糖和淀粉代谢 | 第14-15页 |
| ·氮代谢 | 第15-16页 |
| ·~(15)N 标记技术与氮代谢 | 第16-17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持绿小麦花前~(14)C-贮备物在灌浆期的转运分配规律 | 第18-25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8页 |
| ·材料 | 第18页 |
| ·实验设计和试验条件 | 第18页 |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18-19页 |
| ·样品鲜重干重的测定 | 第18-19页 |
| ·同位素示踪实验 | 第19页 |
| ·~(14)C-可溶性糖和~(14)C-淀粉的提取 | 第19页 |
| ·~(14)C 的测定 | 第19页 |
| ·数据处理 | 第1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4页 |
| ·花前标记~(14)C 总同化量 | 第19-20页 |
| ·干旱对不同持绿性状小麦叶片中~(14)C-贮备物分配率的影响 | 第20-21页 |
| ·干旱对不同持绿性状小麦茎杆中~(14)C-贮备物分配率的影响 | 第21-22页 |
| ·干旱对不同持绿性状小麦籽粒中~(14)C-贮备物分配率的影响 | 第22-24页 |
| ·持绿小麦YM66 在开花期和成熟期~(14)C-贮备物的分配率 | 第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持绿小麦花后~(14)C-同化物的转运分配规律 | 第25-31页 |
| ·引言 | 第2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5页 |
| ·材料 | 第25页 |
| ·实验设计和试验条件 | 第25页 |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5-26页 |
| ·样品鲜重干重的测定 | 第25页 |
| ·同位素示踪实验 | 第25页 |
| ·~(14)C-可溶性糖和~(14)C-淀粉的提取 | 第25-26页 |
| ·~(14)C 的测定 | 第26页 |
| ·数据处理 | 第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 ·花后标记~(14)C 总同化量 | 第26页 |
| ·干旱对不同持绿性状小麦叶片中~(14)C-同化物分配率的影响 | 第26-28页 |
| ·干旱对不同持绿性状小麦茎杆中~(14)C-同化物分配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干旱对不同持绿性状小麦籽粒中~(14)C-同化物分配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持绿小麦花前~(15)N-贮备物在灌浆期的转运分配规律 | 第31-35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1页 |
| ·材料 | 第31页 |
| ·实验设计和试验条件 | 第31页 |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1-32页 |
| ·样品鲜重干重的测定 | 第31页 |
| ·~(15)N 同位素示踪实验 | 第31-32页 |
| ·全氮含量及~(15)N 丰度测定 | 第32页 |
|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 ·花前标记~(15)N 总同化量 | 第32页 |
| ·干旱对不同持绿性状小麦叶片中~(15)N-贮备物分配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干旱对不同持绿性状小麦茎杆中~(15)N-贮备物分配率的影响 | 第33页 |
| ·干旱对不同持绿性状小麦籽粒中~(15)N-贮备物分配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 ·持绿小麦YM66 在开花期和成熟期~(15)N-贮备物的分配率 | 第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持绿小麦花后~(15)N-同化物的转运分配规律 | 第35-39页 |
| ·引言 | 第3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5页 |
| ·材料 | 第35页 |
| ·实验设计和试验条件 | 第35页 |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5-36页 |
| ·样品鲜重干重的测定 | 第35页 |
| ·~(15)N 同位素示踪实验 | 第35页 |
| ·全氮含量及~(15)N 丰度测定 | 第35-36页 |
| ·数据处理 | 第3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 ·花后标记小麦~(15)N 总同化量 | 第36页 |
| ·干旱对不同持绿性状小麦叶片中~(15)N-同化物分配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干旱对不同持绿性状小麦茎杆中~(15)N-同化物分配率的影响 | 第37页 |
| ·干旱对不同持绿性状小麦籽粒中~(15)N-同化物分配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六章 干旱胁迫对不同持绿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39-43页 |
| ·绿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 | 第39-40页 |
| ·不同持绿性状小麦绿叶面积及干旱对其影响 | 第39页 |
| ·不同持绿性状小麦叶绿素含量及干旱对其影响 | 第39-40页 |
| ·全氮含量的测定 | 第40-41页 |
| ·叶片全氮含量 | 第40页 |
| ·茎杆及穗轴全氮含量 | 第40-41页 |
| ·籽粒全氮含量 | 第41页 |
| ·全株累积氮测定 | 第41页 |
| ·不同持绿性状小麦的产量 | 第41-43页 |
|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3-47页 |
| ·持绿型小麦碳同化物的转运与分配规律 | 第43-44页 |
| ·不同持绿型小麦花前碳贮备物的转运与分配规律 | 第43页 |
| ·不同持绿型小麦花后碳同化物的转运与分配规律 | 第43-44页 |
| ·持绿型小麦氮同化物的转运与分配规律 | 第44-45页 |
| ·不同持绿型小麦花前氮贮备物的转运与分配规律 | 第44页 |
| ·不同持绿型小麦花后氮同化物的转运与分配规律 | 第44-45页 |
| ·持绿型小麦的产量与抗旱性 | 第45-46页 |
| ·不同持绿型小麦的产量 | 第45页 |
| ·干旱对持绿型小麦影响 | 第45-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