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缩写对比表 | 第5-9页 |
图表目录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引言 | 第10-23页 |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背景 | 第10-12页 |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 | 第12-18页 |
·蛋白质的分离技术 | 第12-14页 |
·二维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 第12-13页 |
·色谱技术 | 第13-14页 |
·一维电泳(色谱)-质谱技术 | 第14页 |
·蛋白质的鉴定技术——生物质谱技术 | 第14-16页 |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MS) | 第15-16页 |
·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 | 第16页 |
·蛋白质芯片技术 | 第16-17页 |
·生物信息学 | 第17-18页 |
·大肠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关研究背景 | 第18-21页 |
·大肠杆菌的概述 | 第18-19页 |
·铜绿假单胞菌的概述 | 第19-20页 |
·蛋白质表达中RBS的作用 | 第20页 |
·报道基因luxABCDE | 第20-21页 |
·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表达载体 | 第21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1-23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部分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3-39页 |
·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23页 |
·培养基的配置 | 第23-24页 |
·试剂 | 第24页 |
·仪器 | 第24-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39页 |
·质粒的小量提取 | 第25页 |
·制备细胞 | 第25页 |
·裂解细胞 | 第25页 |
·回收质粒DNA | 第25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5-26页 |
·铜绿假单胞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6页 |
·电转化 | 第26页 |
·质粒或DNA片段的酶切和连接 | 第26-27页 |
·DNA酶切反应 | 第26-27页 |
·粘性末端连接 | 第27页 |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第27-28页 |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一般反应体系 | 第27页 |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一般反应程序 | 第27-28页 |
·大肠杆菌中蛋白表达监测系统的构建方法 | 第28-35页 |
·载体的准备 | 第28-30页 |
·连接片段的准备 | 第30-32页 |
·E.coli中预期蛋白表达监测系统的构建 | 第32-33页 |
·IPTG梯度浓度条件下的CPS值的测定 | 第33-34页 |
·E.coli中预期蛋白表达监测系统的平行验证实验 | 第34-35页 |
·铜绿假单胞菌中蛋白监测系统的构建方法 | 第35-39页 |
·载体的准备 | 第35-36页 |
·报道基因luxABCDE的准备 | 第36-37页 |
·铜绿假单胞菌中蛋白表达监测系统的构建 | 第37-39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结果 | 第39-49页 |
·E.coli中预期的蛋白表达监测系统的构建 | 第39-46页 |
·缺失自身RBS的报道基因luxABCDE的获得 | 第39-41页 |
·pUCNot-lux-BF酶切验证 | 第39-40页 |
·pUCNot-lux的构建 | 第40-41页 |
·E.coli中预期蛋白表达监测系统的构建 | 第41-42页 |
·pPROEX HTc-lux的验证 | 第42-43页 |
·pPROEX HTc-lux测序 | 第43-44页 |
·E.coli中预期的蛋白表达监测系统的平行验证实验 | 第44-46页 |
·铜绿假单胞菌中蛋白表达监测系统的构建 | 第46-49页 |
讨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附录 | 第56-65页 |
E.coli蛋白表达载体pPROEX HTa、pPROEX HTb、pPROEX HTc中MCS碱基序列 | 第56-57页 |
蛋白表达载体pPROEX HTa的碱基序列 | 第57-59页 |
蛋白表达载体pPROEX HTb的碱基序列 | 第59-62页 |
蛋白表达载体pPROEX HTc的碱基序列 | 第62-64页 |
luxAB的碱基序列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