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熔覆原位合成TiC/Ni基熔覆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0页 |
| ·现代表面技术及其发展 | 第10页 |
| ·金属基复合材料 | 第10-11页 |
| ·原位合成技术 | 第11-17页 |
| ·气液反应合成法 | 第11-12页 |
| ·自蔓延燃烧反应法 | 第12-13页 |
| ·直接氧化法 | 第13页 |
| ·无压力浸润法 | 第13-14页 |
| ·反应喷射沉积法 | 第14-15页 |
| ·接触反应法 | 第15-16页 |
| ·机械合金化法 | 第16页 |
| ·其它方法 | 第16-17页 |
| ·原位合成的特点 | 第17-18页 |
| ·原位合成的陶瓷增强相TiC | 第18-20页 |
| ·表面熔覆技术 | 第20页 |
| ·高频感应熔覆 | 第20-27页 |
| ·高频感应加热原理 | 第20-22页 |
| ·感应熔覆技术的特点 | 第22页 |
| ·高频感应熔覆法 | 第22-26页 |
| ·熔覆合金粉末 | 第26页 |
| ·造渣系和粘接剂 | 第26-27页 |
| ·含TiC 复合材料的设计原则 | 第27-28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28-29页 |
| ·本文的研究路线 | 第29-30页 |
| 第二章 Ti-C-Ni 熔覆层体系的热力学研究 | 第30-38页 |
| ·化学反应经典热力学计算方法 | 第30-32页 |
| ·物质吉布斯自由能函数(Φ函数)法计算△G_T | 第32-33页 |
| ·熔覆层反应体系的热力学计算 | 第33-36页 |
| ·相平衡计算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感应器设计 | 第38-50页 |
| ·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 | 第38-40页 |
| ·实心棒内涡流的讨论 | 第40-41页 |
| ·线圈设计的基本原理 | 第41-43页 |
| ·感应熔覆的特殊性 | 第43-44页 |
| ·感应加热过程分析 | 第44-45页 |
| ·外圆感应器的设计 | 第45-49页 |
| ·单匝感应器的设计及使用效果 | 第45-47页 |
| ·多砸感应器的设计 | 第47-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原位合成TiC/Ni 基熔覆层的研究 | 第50-65页 |
| ·复合熔覆层的制备及研究方法 | 第50-55页 |
| ·熔覆层的制备 | 第50-52页 |
| ·Ni 基金属陶瓷复合熔覆层研究方法 | 第52-55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5-64页 |
| ·球磨分析 | 第56-57页 |
| ·显微组织分析 | 第57-60页 |
| ·显微硬度结果分析 | 第60页 |
| ·XRD 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 ·摩擦磨损试验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 ·冲蚀试验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五章 TiC 的形成机理研究 | 第65-71页 |
| ·TiC 的形核分析 | 第65-67页 |
| ·TiC 的长大形貌分析 | 第67-69页 |
| ·熔池中Ni 元素对增强相TiC 形成的影响 | 第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