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信息论论文--信道编码理论论文

星地高速数传系统信道分析与均衡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11页
表格索引第11-12页
插图索引第12-15页
符号说明第15-16页
英文缩略语表第16-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5页
   ·研究背景第17页
   ·研究必要性第17-20页
     ·工作频段的提高第18页
     ·信号带宽的增加第18-19页
     ·微波信道产生的码间干扰第19页
     ·工程进展的实际情况第19-20页
   ·高速均衡技术研究现状第20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第20-22页
   ·两点说明第22页
     ·采用盲均衡的原因第22页
     ·采用自适应均衡的原因第22页
   ·论文结构第22-25页
第二章 星地高速数传信道分析第25-53页
   ·引言第25-26页
   ·带限信号的数学表示与信道的基本理论第26-28页
     ·通信信号的表征第26-27页
     ·信道的表征第27-28页
   ·空间传输造成的影响第28-41页
     ·自由空间传播影响第28-29页
     ·电离层影响第29-33页
     ·平流层与对流层影响第33-41页
     ·相对运动的影响第41页
   ·系统硬件造成的影响第41-47页
     ·滤波器件的影响第41-43页
     ·I、Q不平衡性第43-44页
     ·天线指向误差影响第44-45页
     ·馈线损耗第45-47页
   ·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原因第47-51页
     ·影响系统性能因素的综合分析第47-48页
     ·群时延造成码间干扰的分析第48-49页
     ·群时延特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49-51页
   ·小结第51-53页
第三章 传统盲均衡算法及其在高速数传系统中的局限第53-73页
   ·引言第53-54页
   ·盲均衡原理第54-56页
   ·均衡器结构第56-60页
     ·横向线性均衡器(LTE)第56-57页
     ·判决反馈均衡器(DFE)第57-58页
     ·单载波频域均衡器第58-60页
   ·盲均衡算法第60-64页
     ·峰值失真准则第60-61页
     ·最小均方算法(LMS)第61-62页
     ·恒模算法(CMA)第62-63页
     ·MCMA算法第63-64页
     ·MCMA-LMS算法第64页
   ·传统盲均衡算法的比较与局限第64-70页
     ·传统算法的比较第64-67页
     ·传统均衡器性能分析第67页
     ·传统盲均衡算法的局限第67-70页
   ·小结第70-73页
第四章 高吞吐率盲均衡算法及高速数传系统均衡器设计第73-99页
   ·引言第73-74页
   ·高吞吐率盲均衡算法第74-80页
     ·高吞吐率盲均衡算法的推导第74-77页
     ·高吞吐率盲均衡算法的可实现性改进第77-79页
     ·高吞吐率盲均衡算法的总结第79-80页
   ·基于并行结构的横向线性均衡器第80-81页
   ·高吞吐率盲均衡算法的性能仿真第81-84页
     ·均衡效果第82页
     ·算法收敛性能第82-83页
     ·均衡器低信噪比性能第83-84页
   ·均衡器参数设计第84-94页
     ·高速数传系统接收机均衡器设计要求第84-87页
     ·均衡器结构选择第87-88页
     ·均衡器抽头长度选择第88-90页
     ·收敛步长与收敛时间第90-94页
     ·均衡器设计总结第94页
   ·小结第94-99页
第五章 高速数传系统均衡器的FPGA实现第99-117页
   ·引言第99页
   ·均衡器的FPGA实现第99-105页
     ·高速数字处理单元第99-100页
     ·均衡器的总体实现结构第100-103页
     ·遇到的主要问题第103页
     ·设计结果及硬件资源利用情况第103-105页
   ·均衡器及系统性能测试第105-116页
     ·测试方案第105-107页
     ·系统误码性能测试第107-113页
     ·均衡器收敛性能测试第113-116页
   ·小结第116-117页
第六章 结论第117-119页
   ·总结第117页
   ·展望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3页
致谢第123-12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硅波导的光调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脚本流的嵌入式交互媒体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