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股权质权的效力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股权质权的含义界定 | 第12-28页 |
(一) 关于股权性质的观点分歧及分析 | 第12-15页 |
1. 股份、股票、出资额、股权概念的澄清 | 第12-13页 |
2. 关于股权性质的学说争论 | 第13-14页 |
3. 共益权、自益权的分立与统一 | 第14-15页 |
(二) 股权作为质押标的的渊源性考察 | 第15-20页 |
1. 股权质权的历史考察 | 第15-17页 |
2. 股权质权的比较考察 | 第17-20页 |
(三) 我国法上关于股权质权及其概念的表述解读 | 第20-28页 |
1. 股权与股权质权的立法考量 | 第20-21页 |
2. 股权质权设立法律规范的协调 | 第21-24页 |
3. 司法实务语境下的限制出质股权 | 第24-27页 |
4. 设立最高额股权质权的法源探索 | 第27-28页 |
二、股权质权的效力范围解读 | 第28-38页 |
(一) 股权质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 | 第28-33页 |
1. 股权质权担保债权范围的立法解读 | 第28页 |
2. 保管股权费用的效力之争 | 第28-29页 |
3. 实现质权费用范围的争论 | 第29-30页 |
4. 瑕疵股权质押的效力区分 | 第30-32页 |
5. 最高额股权质权效力的扩张 | 第32-33页 |
(二) 股权质权对质物的效力 | 第33-38页 |
1. 股权质押特殊性的根源——质物 | 第33页 |
2. 孳息与配股的浮动范围争辩 | 第33-36页 |
3. 代位物法律构成的立法取舍 | 第36-38页 |
三、股权质权对当事人的效力分析 | 第38-48页 |
(一) 出质股东的权利与义务 | 第38-41页 |
1. 出质股东权利一般分析 | 第38-39页 |
2. 出质股东共益权的限制 | 第39页 |
3. 出质股东自益权的无害行使 | 第39-40页 |
4. 立法原则赋予出质股东的义务 | 第40-41页 |
(二) 质权人的权利体系分析及义务 | 第41-46页 |
1. 留置股权 | 第41页 |
2. 质权人的附随权利 | 第41-42页 |
3. 代位物与代位权 | 第42页 |
4. 股权质权的保障性权利 | 第42-44页 |
5. 转质权中权利义务的分配 | 第44-45页 |
6. 因风险而产生的股权质权特殊效力 | 第45页 |
7. 质权人的善良管理义务 | 第45-46页 |
(三) 司法实务中的股权质权第三人 | 第46-48页 |
四、股权质权效力的实现 | 第48-58页 |
(一) 实现股权质权的法律依据 | 第48页 |
(二) 不同企业形态股权质权实现辨析 | 第48-54页 |
1. 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股权质权的变价原则 | 第49页 |
2. 非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股权质权的限制实现 | 第49-51页 |
3. 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质权的实现与企业形态的协调 | 第51-53页 |
4. 公益视角下的金融机构股权质权 | 第53页 |
5. 效率与风险博弈的最高额股权质权 | 第53-54页 |
(三) 股权质权行使期间的立法参照 | 第54-55页 |
(四) 股权质权实现的程序性探讨 | 第55-58页 |
1. “股权质押登记凭证”作为执行依据的分析 | 第55-56页 |
2. 股权质权效力实现的保障程序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