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运作模式相关问题研究 | 第13页 |
·企业优选相关问题研究 | 第13-14页 |
·利润分配相关问题研究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范畴 | 第15-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5-19页 |
2 集装箱海铁联运现状及企业结盟必要性分析 | 第19-27页 |
·海铁联运现状分析 | 第19-21页 |
·多式联运和海铁联运货流流程分析 | 第19-20页 |
·海铁联运经营人类型的界定 | 第20-21页 |
·海铁联运企业结盟构建相关理论 | 第21-24页 |
·Heterarchical组织结构 | 第21-22页 |
·虚拟企业及其典型运作模式 | 第22-23页 |
·智能体(Agent) | 第23-24页 |
·海铁联运企业结盟必要性分析 | 第24-27页 |
·海铁联运企业结盟的界定 | 第24-25页 |
·海铁联运企业结盟的必要性 | 第25-27页 |
3 集装箱海铁联运企业结盟构建及运作模式研究 | 第27-37页 |
·海铁联运企业结盟的虚实结合企业特征 | 第27页 |
·海铁联运的组织结构 | 第27-30页 |
·海铁联运的构成要素分析 | 第27-29页 |
·海铁联运系统的Heterarchical组织结构 | 第29-30页 |
·基于虚拟企业的海铁联运企业结盟构建 | 第30-33页 |
·结盟构建的原则 | 第30-31页 |
·结盟构建的流程 | 第31-33页 |
·基于多Agent的海铁联运企业结盟运作模式 | 第33-37页 |
·智能体引入模式的优势分析 | 第33-34页 |
·基于多Agent的海铁联运企业结盟运作模式 | 第34-37页 |
4 集装箱海铁联运结盟企业优选研究 | 第37-53页 |
·基于多Agent的海铁联运结盟企业优选流程 | 第37-38页 |
·海铁联运结盟企业优选评价指标体系 | 第38-41页 |
·海铁联运结盟企业优选模型 | 第41-46页 |
·既有研究方法的适应性分析 | 第41-42页 |
·基于组合方法的海铁联运结盟企业优选模型 | 第42-46页 |
·案例分析 | 第46-53页 |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 第46-49页 |
·备选企业优选排序 | 第49-53页 |
5 集装箱海铁联运企业结盟利润分配研究 | 第53-77页 |
·企业结盟利润分配模式 | 第53页 |
·利润分配影响因素分析 | 第53-59页 |
·投入因素 | 第54-56页 |
·努力水平 | 第56-57页 |
·贡献因素 | 第57页 |
·风险因素 | 第57-59页 |
·利润分配模型研究 | 第59-66页 |
·既有研究方法的适应性分析 | 第59-60页 |
·Pareto均衡利润分配模型分析 | 第60-61页 |
·约当投资分成法利润分配模型分析 | 第61-62页 |
·综合因素Shapley值法利润分配模型分析 | 第62-64页 |
·弱最小核心法利润分配模型分析 | 第64-65页 |
·最大熵法利润分配模型分析 | 第65-66页 |
·综合因素法利润分配模型建立 | 第66-68页 |
·案例分析 | 第68-77页 |
·基础数据 | 第68-69页 |
·各利润分配模型求解计算 | 第69-74页 |
·综合因素法利润分配模型求解计算 | 第74-76页 |
·结果分析 | 第76-77页 |
6 结论 | 第77-79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及创新点 | 第77-78页 |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作者简历 | 第81-8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