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0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桥梁结构的地震破坏形式 | 第15-18页 |
·桥梁上部结构破坏 | 第15页 |
·连接构件失效 | 第15-16页 |
·桥梁下部结构破坏 | 第16-17页 |
·基础破坏 | 第17-18页 |
·桥梁抗震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桥梁非线性动力分析存在问题及选题依据、背景 | 第22-24页 |
·桥梁非线性动力分析存在问题 | 第22-23页 |
·选题依据及背景 | 第23-24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24-25页 |
·研究目的及思路 | 第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0页 |
第二章 桥梁结构非线性计算模型及求解方法 | 第30-48页 |
·计算模型 | 第30-32页 |
·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32-36页 |
·无约束混凝土 | 第32-33页 |
·约束混凝土 | 第33-35页 |
·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35-36页 |
·钢筋混凝土截面弯矩-曲率关系计算 | 第36-41页 |
·截面力与变形的关系 | 第37-38页 |
·截面分析流程 | 第38页 |
·弯矩-曲率关系曲线的线性化 | 第38-40页 |
·算例 | 第40-41页 |
·非线性动力方程 | 第41-46页 |
·动力方程及Newmark-β法 | 第41-43页 |
·非线性动力方程求解方法 | 第43-45页 |
·动力方程中阻尼的计算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弹塑性梁柱单元 | 第48-58页 |
·引言 | 第48-51页 |
·常用弹塑性梁单元模型 | 第51-55页 |
·Yield Penetration模型 | 第51-52页 |
·ROUFAIEL模型 | 第52-55页 |
·全塑性梁模型 | 第55页 |
·钢筋混凝土桥墩弯矩-曲率(M-φ)滞回模型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第四章 活动支座摩擦力对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 | 第58-88页 |
·引言 | 第58-60页 |
·常用桥梁支座 | 第60-65页 |
·板式橡胶支座 | 第60-61页 |
·聚四氟乙烯滑板橡胶支座 | 第61页 |
·抗震型盆式橡胶支座 | 第61-62页 |
·双曲面支座 | 第62-64页 |
·铅芯橡胶支座 | 第64-65页 |
·滑动支座模型-摩擦单元 | 第65-67页 |
·单元模型 | 第65-66页 |
·滑动准则 | 第66页 |
·单元增量公式 | 第66-67页 |
·活动支座摩擦力对连续梁桥地震反应影响分析 | 第67-74页 |
·有限元计算参数 | 第67-68页 |
·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68-69页 |
·地震波选择 | 第69页 |
·考虑活动支座摩擦力后结构自振周期的变化 | 第69-70页 |
·支座摩擦对不同刚度(墩径)结构减震率的影响 | 第70-72页 |
·活动支座摩擦力对不同摩擦系数、支座初始刚度结构减震率的影响 | 第72-73页 |
·负减震率分析 | 第73-74页 |
·活动支座摩擦力对梁体位移的影响 | 第74页 |
·考虑竖向地震动的滑动支座模型 | 第74-77页 |
·接触摩擦单元 | 第74-76页 |
·接触摩擦单元刚度矩阵 | 第76-77页 |
·竖向地震动对采用普通固定支座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 | 第77-81页 |
·竖向地震动对不同摩擦系数普通固定支座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 | 第78页 |
·竖向地震动对活动支座滞回曲线的影响 | 第78-79页 |
·竖向地震动对不同周期普通固定支座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 | 第79-81页 |
·竖向地震动对采用抗震型固定支座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 | 第81-84页 |
·竖向地震动对不同摩擦系数抗震型固定支座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 | 第81-83页 |
·竖向地震动对不同墩径抗震型固定支座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 | 第83页 |
·竖向地震动对不同刚度梁体结构的影响 | 第83-84页 |
·小结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第五章 考虑支座与限位装置非线性作用的桥梁弹塑性地震反应研究 | 第88-113页 |
·引言 | 第88-89页 |
·日本铁道抗震设计规范关于支座模型的规定 | 第89-90页 |
·有限位装置活动支座的单元模型 | 第90-96页 |
·常用一般接触单元 | 第90-91页 |
·考虑限位装置弹性作用及活动支座摩擦的单元 | 第91-94页 |
·考虑限位装置非线性的活动支座单元 | 第94-96页 |
·计算模型 | 第96-99页 |
·工程背景 | 第96页 |
·分析模型 | 第96-98页 |
·输入地震动 | 第98-99页 |
·支座及限位装置非线性对桥梁弹塑性地震反应影响 | 第99-102页 |
·墩底弯矩、曲率计算结果对比 | 第99-100页 |
·梁体位移、支座剪切位移对比 | 第100-101页 |
·不同模型的单元滞回曲线 | 第101-102页 |
·初始间距对分析结果影响分析 | 第102-103页 |
·限位装置对中活动墩底曲率的影响 | 第103-105页 |
·限位装置刚度对分析结果影响 | 第105-107页 |
·支座及限位装置对滑动摩擦隔震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小结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3页 |
第六章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桩基础桥墩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 第113-143页 |
·概述 | 第113-114页 |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简化分析模型 | 第114-119页 |
·SR模型 | 第114页 |
·集中质量模型 | 第114-116页 |
·桥梁桩基平面和空间杆系模型 | 第116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116-117页 |
·子结构法 | 第117-118页 |
·其他模型 | 第118-119页 |
·本文改进模型 | 第119-121页 |
·改进的无拉力双线性弹簧 | 第121-123页 |
·相互作用参数的确定 | 第123-124页 |
·日本铁道抗震设计规范提出的地基土抗力计算方法 | 第123-124页 |
·参振质量 | 第124页 |
·模型验证 | 第124-126页 |
·考虑地基非线性的桩基础桥墩时程反应分析 | 第126-134页 |
·计算模型 | 第126页 |
·计算参数 | 第126-127页 |
·有限元建模 | 第127-128页 |
·全非线性模型各单元滞回曲线 | 第128-130页 |
·承台底力-位移曲线 | 第130-133页 |
·桩身内力、位移分布 | 第133-134页 |
·基础非线性对上部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 第134页 |
·考虑桩-土非线性相互作用的集中支撑弹簧模型 | 第134-138页 |
·桩基础桥梁简化计算模型 | 第134-137页 |
·对比分析算例 | 第137-138页 |
·小结 | 第138-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3页 |
第七章 桥梁整体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 第143-157页 |
·桥梁整体结构非线性分析模型 | 第143-145页 |
·非线性静力PUSHOVER分析方法 | 第145-148页 |
·桥梁结构破坏模式 | 第145-147页 |
·桥墩-地基系统破坏模式的判定 | 第147-148页 |
·桥墩-地基系统的静力弹塑性设计流程 | 第148页 |
·结构抗震安全性判断 | 第148-149页 |
·桥梁整体非线性分析算例 | 第149-155页 |
·工程背景 | 第149-150页 |
·分析模型 | 第150-151页 |
·计算参数 | 第151-152页 |
·结果分析 | 第152-155页 |
·小结 | 第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57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7-161页 |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 第157-159页 |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 第159-161页 |
致谢 | 第161-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