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模态分析中结构建模的研究及虚拟式模态分析仪的研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现状 | 第10-14页 |
| ·模态分析技术 | 第10-12页 |
| ·振动测试技术 | 第12-13页 |
| ·虚拟仪器技术 | 第13-14页 |
| ·论文章节安排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 2 实验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17-41页 |
| ·多自由度系统的模态参数和频响函数 | 第17-24页 |
| ·多自由度系统的模态参数 | 第17-21页 |
| ·多自由度系统的频响函数 | 第21-24页 |
| ·频响函数的估计 | 第24-29页 |
| ·功率谱密度分析和估计 | 第24-26页 |
| ·频响函数的估计 | 第26-29页 |
| ·模态参数识别 | 第29-39页 |
| ·模态参数识别的基本概念 | 第29-31页 |
| ·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的总结 | 第31-32页 |
| ·正交多项式识别方法 | 第32-37页 |
| ·模态参数的标准化 | 第37-39页 |
| ·小结 | 第39-41页 |
| 3 实验模态分析中结构建模的研究 | 第41-57页 |
| ·结构建模基础 | 第41-44页 |
| ·几何模型分类 | 第41-42页 |
| ·结构建模方法 | 第42-43页 |
| ·结构建模实现方式-OpenGL | 第43-44页 |
| ·结构建模编程工具-Visual C++ | 第44页 |
| ·结构建模的基本构架 | 第44-46页 |
| ·结构构架 | 第44-45页 |
| ·功能构架 | 第45-46页 |
| ·结构建模的具体实现 | 第46-55页 |
| ·相关的数据结构 | 第46-48页 |
| ·图元的绘制 | 第48-49页 |
| ·图元的编辑 | 第49页 |
| ·图形的显示操作 | 第49-50页 |
| ·振型动画的实现 | 第50-51页 |
| ·文件的处理 | 第51-52页 |
| ·DXF 文件的导入 | 第52-55页 |
| ·小结 | 第55-57页 |
| 4 虚拟式模态分析仪软件系统的开发 | 第57-73页 |
|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第57-64页 |
| ·功能模块划分 | 第58-59页 |
| ·系统控制设置 | 第59-64页 |
|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第64-71页 |
| ·结构建模模块 | 第64-66页 |
| ·数据采集模块 | 第66-67页 |
| ·数据分析模块 | 第67-69页 |
| ·模态输出模块 | 第69-71页 |
| ·小结 | 第71-73页 |
| 5 虚拟式模态分析仪的研制及其实验应用 | 第73-93页 |
| ·虚拟式模态分析仪硬件平台的构架 | 第73-77页 |
| ·一体化仪器技术 | 第73-74页 |
| ·虚拟式模态分析仪 | 第74-75页 |
| ·虚拟式模态分析测试系统 | 第75-77页 |
| ·实验模态分析的实验基础 | 第77-80页 |
| ·实验准备 | 第77-78页 |
| ·激励方法 | 第78-79页 |
| ·激励装置 | 第79-80页 |
| ·虚拟式模态分析仪的实验应用 | 第80-91页 |
| ·简支梁的模态实验 | 第80-84页 |
| ·框架结构的模态实验 | 第84-88页 |
| ·摩托车车架结构的模态实验 | 第88-91页 |
| ·小结 | 第91-93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93-95页 |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93页 |
| ·后续工作的展望 | 第93-95页 |
| 致谢 | 第95-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 附录 | 第101页 |
| A. 硕士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1页 |
| B. 硕士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