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前言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就业竞争力分析 | 第16-24页 |
一、竞争力与就业竞争力 | 第16页 |
二、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2009届毕业生为例) | 第16-20页 |
(一) 社会认可度不高,不被用人单位了解 | 第16-17页 |
(二) 社会误解较深,存在明显的就业歧视问题 | 第17-18页 |
(三) 专业适应面相对狭窄,就业领域不过宽泛 | 第18-19页 |
(四) 就业后工作缺乏稳定,工作流动变异频繁 | 第19-20页 |
三、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特点 | 第20-24页 |
(一) 信息面广但根基薄弱 | 第20-21页 |
(二) 思维活跃但心智浅薄 | 第21页 |
(三) 家境良好但好高骛远 | 第21-22页 |
(四) 理想美好但规划模糊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 第24-35页 |
一、毕业生缺乏正确的择业观 | 第24-26页 |
(一) 求学时高投入,希望毕业时高回报 | 第24-25页 |
(二) 逃避社会磨练,希望能一次性就业 | 第25页 |
(三) 缺乏自主规划,希望借助外力就业 | 第25-26页 |
二、毕业生就业心理负担较重 | 第26-29页 |
(一) 矛盾与困惑心理 | 第26-27页 |
(二) 焦虑与烦躁心理 | 第27页 |
(三) 自卑与忧郁心理 | 第27-28页 |
(四) 攀比与从众心理 | 第28页 |
(五) 依赖和保守心理 | 第28-29页 |
三、家庭环境难以形成良好的成才土壤 | 第29-31页 |
(一) 宽裕的物质条件致使学生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缺乏前进的斗志 | 第29-30页 |
(二) 宽裕的物质条件致使学生个人价值趋于物质化、社会价值功利化 | 第30页 |
(三) 宽裕的家庭条件致使学生丧失艰苦奋斗的意识,混淆权利与义务 | 第30-31页 |
(四) 受部分家长"混文凭"的论调影响,导致某些学生求学动机肤浅 | 第31页 |
四、独立学院自身因素影响毕业生产能 | 第31-33页 |
(一) 办学定位不明确,办学特色不突出 | 第31-32页 |
(二) 教学与实践脱节,教学环境不理想 | 第32-33页 |
(三) 就业体系不完善,就业渠道不完备 | 第33页 |
五、社会环境对学生就业造成不利影响 | 第33-35页 |
(一) 社会普遍认为"公办"优于"民办" | 第33-34页 |
(二) 社会容易陷入"全盘否定"认识误区 | 第34页 |
(三) 办学地域制约学生汲取信息的能力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就业竞争力的探索和思路 | 第35-44页 |
一、学生自身应加倍努力,迎头追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35-38页 |
(一) 利用各种条件提升自己综合素质 | 第35-36页 |
(二) 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磨练拼搏奋斗的毅力 | 第36-37页 |
(三) 注重劳动技能培养,增加职业能力筹码 | 第37-38页 |
二、独立学院应调整办学思路和定位,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 | 第38-42页 |
(一) 办学定位准确,突出办学特色 | 第39页 |
(二) 科学制定培养计划,调整专业结构设置 | 第39-40页 |
(三) 建立科学长远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 第40-42页 |
三、重视家庭作用,将家长纳入到就业长效机制中 | 第42页 |
四、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独立学院毕业生创造良好就业环境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