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11-30页 |
1.1引言 | 第11-12页 |
1.2光催化研究背景 | 第12-18页 |
1.2.1光催化反应原理 | 第12-13页 |
1.2.2常见的光催化剂分类 | 第13-18页 |
1.3常见提高光催化剂效率的方法 | 第18-24页 |
1.3.1结构和形貌的优化 | 第18-20页 |
1.3.2能带结构的调控 | 第20-21页 |
1.3.3异质结的构建 | 第21-23页 |
1.3.4表面修饰 | 第23-24页 |
1.4Bi12GeO20材料 | 第24-28页 |
1.4.1Bi12GeO20材料的概述 | 第24-25页 |
1.4.2Bi12GeO20材料及其在光催化领域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1.4.3Bi12GeO20的制备及其改性方法 | 第26-28页 |
1.5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二章Ag2O/Bi12GeO20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降解TC性能研究 | 第30-41页 |
2.1引言 | 第30页 |
2.2实验部分 | 第30-33页 |
2.2.1实验药品 | 第30-31页 |
2.2.2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2.2.3Ag2O/Bi12GeO20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32页 |
2.2.4Ag2O/Bi12GeO20光催化剂的性能测试 | 第32-33页 |
2.3结果与讨论 | 第33-40页 |
2.3.1Ag2O/Bi12GeO20光催化剂材料的表征 | 第33-39页 |
2.3.2Ag2O/Bi12GeO20光催化剂的活性分析 | 第39页 |
2.3.3Ag2O/Bi12GeO20光催化降解机理分析 | 第39-40页 |
2.4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CdS/Bi12GeO20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降解TC性能研究 | 第41-53页 |
3.1引言 | 第41页 |
3.2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3.2.1实验药品 | 第41页 |
3.2.2实验仪器 | 第41页 |
3.2.3CdS/Bi12GeO20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41-42页 |
3.2.4CdS/Bi12GeO20光催化剂的性能测试 | 第42页 |
3.3结果与讨论 | 第42-52页 |
3.3.1CdS/Bi12GeO20光催化剂材料的表征 | 第42-49页 |
3.3.2光催化剂的活性分析 | 第49-51页 |
3.3.3光催化剂的机理分析 | 第51-52页 |
3.4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γ-Bi2MoO6/Bi12GeO20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降解TC性能研究 | 第53-64页 |
4.1引言 | 第53页 |
4.2实验部分 | 第53-54页 |
4.2.1实验药品 | 第53页 |
4.2.2实验仪器 | 第53-54页 |
4.2.3γ-Bi2MoO6/Bi12GeO20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54页 |
4.2.4γ-Bi2MoO6/Bi12GeO20光催化剂的性能测试 | 第54页 |
4.3结果与讨论 | 第54-63页 |
4.3.1γ-Bi2MoO6/Bi12GeO20光催化剂材料的表征 | 第54-61页 |
4.3.2γ-Bi2MoO6/Bi12GeO20光催化剂的活性分析 | 第61-62页 |
4.3.3γ-Bi2MoO6/Bi12GeO20光催化剂的稳定性能研究 | 第62页 |
4.3.4γ-Bi2MoO6/Bi12GeO20光催化剂的降解机理分析 | 第62-63页 |
4.4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I-BiOBr/Bi12GeO20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降解TC性能研究 | 第64-76页 |
5.1引言 | 第64页 |
5.2实验部分 | 第64-65页 |
5.2.1实验药品 | 第64页 |
5.2.2实验仪器 | 第64-65页 |
5.2.3I-BiOBr/Bi12GeO20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65页 |
5.2.4I-BiOBr/Bi12GeO20光催化剂的性能测试 | 第65页 |
5.3结果与讨论 | 第65-74页 |
5.3.1I-BiOBr/Bi12GeO20光催化剂材料的表征 | 第65-72页 |
5.3.2I-BiOBr/Bi12GeO20光催化剂的活性分析 | 第72-73页 |
5.3.3I-BiOBr/Bi12GeO20光催化剂的稳定性能分析 | 第73-74页 |
5.3.4I-BiOBr/Bi12GeO20光催化剂的机理分析 | 第74页 |
5.4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六章结论、创新点及进一步工作建议 | 第76-78页 |
6.1结论 | 第76-77页 |
6.2创新点 | 第77页 |
6.3进一步工作建议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96-97页 |
附录 | 第97-98页 |
附录A中英文符号参照表 | 第97-98页 |
附录B中英文缩写参照表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