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珠江三角洲转型社区公园绿地模式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9页
   ·研究背景第13-14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其主要文献综述第14-19页
     ·国外相关研究第14-15页
     ·国内相关研究第15-19页
   ·相关概念及其研究综述第19-23页
     ·珠江三角洲第19-20页
     ·转型社区第20-22页
     ·公园绿地第22页
     ·模式第22-23页
   ·研究对象及范畴第23页
   ·研究意义第23-24页
   ·研究创新之处第24页
   ·研究目标第24页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第24-25页
   ·研究框架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8页
 本章注释第28-29页
第二章 古代中国南方农村山水庭园模式及其借鉴意义第29-48页
   ·古代中国南方农村山水庭园模式第29-43页
     ·楠溪江模式第30-33页
     ·徽州模式第33-36页
     ·珠三角模式第36-43页
   ·古代农村山水庭园的源起第43-44页
   ·古代农村山水庭园的对比及借鉴意义第44-47页
 本章小结第47页
 本章注释第47-48页
第三章 国内外乡村景观及城市街头景观相关案例研究第48-74页
   ·国外乡村景观案例分析第48-51页
     ·日本宫崎村第48-49页
     ·韩国新风里第49-50页
     ·其他发展中国家第50-51页
   ·国内乡村景观案例分析第51-63页
     ·浙江省宁波市滕头村第51-53页
     ·上海市崇明岛前卫村第53-55页
     ·广东省湛江市蛤岭村第55-57页
     ·广东省广州市猛涌村第57-59页
     ·广东省佛山市罗南村第59-62页
     ·台湾省南投县上林里第62-63页
   ·城市街头景观借鉴第63-71页
     ·广东省广州市街头绿地第63-67页
     ·香港特别行政区街头景观第67-71页
   ·国内外乡村景观及城市街头景观借鉴作用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本章注释第73-74页
第四章 珠三角转型社区公园绿地现状调查第74-100页
   ·珠江三角洲概况第74-77页
     ·地理、经济、人口、交通概况第74-75页
     ·转型社区公园绿地发展情况第75-77页
   ·珠三角转型社区调研范围及调研数据分析第77-81页
     ·调研数据第77-80页
     ·数据分析结果第80-81页
   ·珠三角转型社区公园绿地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第81-98页
     ·转型社区公园绿地现状第81-90页
     ·转型社区公园绿地存在问题第90-98页
 本章小结第98-99页
 本章注释第99-100页
第五章 珠江三角洲转型社区公园绿地模式的建立第100-123页
   ·珠三角转型社区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原则第100-103页
     ·坚持现代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设计原则第100-101页
     ·坚持城市与乡村相协调的规划原则第101-102页
     ·坚持系统性与完整性的生态原则第102页
     ·坚持低技术、低成本的低碳原则第102-103页
   ·珠三角转型社区公园绿地模式概念性设计第103-106页
     ·浮城方案第103-104页
     ·魔方方案第104页
     ·绿盒方案第104-106页
   ·转型社区公园绿地布局模式第106-114页
     ·绿盒模式——以小取胜第107-111页
     ·生态模式——生态优先第111-112页
     ·新村模式——贴近城市第112-113页
     ·综合模式第113-114页
   ·转型社区公园绿地建设指引第114-119页
     ·总体规划第114-116页
     ·园林建筑及小品设计第116页
     ·植物的运用第116-118页
     ·水体的设计第118-119页
     ·土与石的运用第119页
   ·转型社区公园绿地的建设管理模式第119-122页
 本章小结第122页
 本章注释第122-123页
第六章 案例实践第123-144页
   ·绿盒模式——以广州番禺区诜村为例第123-130页
     ·诜村概况第123-124页
     ·诜村绿地规划第124-130页
   ·生态模式——以广州番禺区大维村为例第130-134页
     ·大维村湿地公园设计基础第130-131页
     ·大维村湿地公园设计第131-134页
   ·新村模式——以广州番禺区大山村为例第134-138页
     ·大山村概况第134-135页
     ·大山村新村规划第135-138页
   ·综合模式——以佛山南海区南房村为例第138-143页
     ·南房村现状第138-139页
     ·南房村公园绿地改造及建设方案第139-143页
 本章小结第143-144页
结语第144-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3页
附录第153-172页
 附录 1 广州市番禺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卷调查(番禺区规划局)第153-156页
 附录 2 珠江三角洲转型社区调研表(笔者自绘)第156-159页
 附录 3 珠江三角洲转型社区树种普查表第159-167页
 附录 4 转型社区公园绿地现状六类典型案例分析(笔者自绘)第167-170页
 附录 5 珠江三角洲转型社区公园绿地建议主植植物第170-172页
图表清单第172-1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78-179页
致谢第179-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城市集体记忆的街区界面重塑
下一篇:预制混凝土建筑表皮材料的表现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