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地方政府形象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绪论第7-15页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第7-9页
 二、研究现状第9-13页
 三、本文的难点第13页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3页
 五、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一章 公共危机传播第15-25页
 第一节 公共危机传播的概念与特征第15-19页
  一、公共危机传播的概念第15-17页
  二、公共危机传播的特征第17-19页
 第二节 公共危机传播的过程第19-24页
  一、传播的一般流程第19-20页
  二、公共危机传播的要素第20-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二章 地方政府形象第25-33页
 第一节 地方政府第25-28页
  一、地方政府的概念第25页
  二、地方政府的构成第25-26页
  三、地方政府的职权第26-27页
  四、地方政府的作用第27-28页
 第二节 政府形象第28-32页
  一、政府形象的概念第29页
  二、政府形象构成第29-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地方政府形象提升第33-60页
 第一节 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地方政府形象现状第33-36页
  一、正面之处第33-34页
  二、负面之处第34-36页
 第二节 提升公共危机传播中地方政府形象的重要性第36-38页
  一、有利于取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第36-37页
  二、有利于提高公共危机发生时的行政能力第37-38页
  三、有利于地方政府所辖地域的稳定与繁荣第38页
 第三节 公共危机传播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第38-50页
  一、权威的信源第39-43页
  二、虚心的信宿第43-45页
  三、信息内容的设计者第45-50页
 第四节 重视大众媒介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作用第50-58页
  一、大众媒介的社会功能第50-51页
  二、大众媒介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作用第51-55页
  三、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与大众媒介良性互动第55-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以"瓮安事件"为例分析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形象第60-73页
 第一节 案例选择依据第60-61页
 第二节 事件回顾第61-63页
 第三节 瓮安事件的教训第63-69页
  一、预警机制失效第63-66页
  二、沟通机制失灵第66-68页
  三、主流媒介失语第68-69页
 第四节 瓮安事件的启示第69-72页
  一、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第69页
  二、让主流媒体发出声音第69-70页
  三、引导网络舆论第70-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结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点石斋画报》建构的外国人形象研究
下一篇:《纽约时报》涉华消费品安全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