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1. 前言 | 第13-21页 |
·卤化物简介 | 第13-14页 |
·生物卤化酶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卤化物过氧化物酶 | 第14页 |
·钒依赖性的卤化过氧化酶 | 第14-15页 |
·过氧化氢酶 | 第15页 |
·FADH2依赖性的卤化酶 | 第15-17页 |
·αKG 依赖性的卤化酶 | 第17-18页 |
·亲核性卤化酶 | 第18页 |
·卤化酶的应用及展望 | 第18-19页 |
·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9-21页 |
·课题来源 | 第19页 |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9-21页 |
2. 材料和仪器 | 第21-24页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主要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 第21-22页 |
·主要试剂及生产厂家 | 第22-23页 |
·仪器及设备 | 第23-24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4-34页 |
·含卤化酶基因微生物的筛选及卤化代谢物的分离鉴定 | 第24-31页 |
·土样的预处理 | 第24页 |
·含氯化酶基因放线菌的筛选 | 第24-26页 |
·所筛选菌株的分子鉴定 | 第26页 |
·所筛选放线菌抗菌活性检测 | 第26-27页 |
·放线菌 HBDN08 卤化代谢产物的分离及鉴定 | 第27-28页 |
·化合物活性的测定 | 第28-31页 |
·氯化染料木素与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31-32页 |
·荧光光谱法 | 第31页 |
·圆二色光谱法 | 第31页 |
·紫外可见光谱法 | 第31-32页 |
·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分子对接 | 第32页 |
·活性介导的抗真菌代谢物的研究 | 第32-34页 |
·体外抗真菌活性筛选 | 第32页 |
·盆栽实验法测定抗真菌活性 | 第32-33页 |
·发酵过程与抗菌活性的关系 | 第33页 |
·抗真菌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活性测定 | 第33-34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4-59页 |
·含卤化酶基因放线菌的筛选 | 第34-37页 |
·菌株 HBDN08 的分子鉴定 | 第37-38页 |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38-43页 |
·化合物1 和2 的结构鉴定 | 第38页 |
·化合物3 的结构鉴定 | 第38-39页 |
·氯化染料木素来源的研究结果 | 第39-40页 |
·化合物的活性的测定 | 第40-43页 |
·氯化染料木素与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43-54页 |
·荧光猝灭光谱 | 第43-45页 |
·3',8-双氯染料木素与BSA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 | 第45-46页 |
·3',8-双氯染料木素与BSA 结合的热力学参数及作用力类型 | 第46-47页 |
·BSA 与3',8-双氯染料木素之间的能量转移 | 第47-48页 |
·3',8-双氯染料木素对BSA 构象的影响 | 第48-53页 |
·3',8-双氯染料木素与BSA 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 | 第53-54页 |
·活性介导的抗真菌代谢物的研究 | 第54-59页 |
·体内外抗真菌活性筛选 | 第54-55页 |
·生长曲线与抗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关系 | 第55-56页 |
·抗菌活性物质的结构鉴定 | 第56-57页 |
·抗菌活性物质生物活性的测定 | 第57-59页 |
5. 讨论 | 第59-65页 |
·PCR 介导的微生物的筛选 | 第59-60页 |
·卤化代谢物的分离鉴定 | 第60页 |
·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第60-62页 |
·双氯染料木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62-63页 |
·微生物中抗真菌酸类化合物 | 第63-65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5-67页 |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65-66页 |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 | 第66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9页 |
附图 | 第79-8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