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拟示踪剂追踪油水运移规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杏二中地质模型 | 第11-21页 |
·工区概况 | 第11页 |
·数据准备 | 第11-12页 |
·构造建模 | 第12-13页 |
·构造建模技术 | 第12页 |
·构造层面模拟 | 第12-13页 |
·储层建模 | 第13-17页 |
·储层建模的途径和原则 | 第13-14页 |
·相控下的属性模型 | 第14-17页 |
·模型粗化 | 第17-21页 |
第二章 历史拟合 | 第21-29页 |
·分层注水 | 第21-23页 |
·分层注水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21-22页 |
·层段划分与配注原则 | 第22页 |
·数模实现原理 | 第22-23页 |
·应用效果 | 第23页 |
·历史拟合 | 第23-29页 |
·历史拟合工作制度 | 第23-24页 |
·历史拟合指标 | 第24-25页 |
·历史拟合结果 | 第25-29页 |
第三章 拟示踪剂研究 | 第29-57页 |
·示踪剂的流动理论 | 第29-35页 |
·井间示踪剂的流动方程 | 第29-32页 |
·方向来水比例的确定 | 第32-35页 |
·拟示踪剂拟合 | 第35-41页 |
·拟示踪剂数值模拟研究 | 第41-57页 |
·来水方向及来水量的确定 | 第41-45页 |
·见水层位及各层来水量的确定 | 第45-47页 |
·来水方向与沉积相的关系 | 第47-52页 |
·见水层位与沉积类型的关系 | 第52-57页 |
第四章 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研究 | 第57-61页 |
·剩余油分布状况 | 第57-58页 |
·各沉积类型油层剩余油分布情况 | 第57页 |
·各类单砂体剩余油分布状况 | 第57-58页 |
·剩余油形成原因 | 第58-59页 |
·剩余油挖潜措施 | 第59-61页 |
·主力油层剩余油挖潜对策研究 | 第60页 |
·非主力油层剩余油挖潜对策研究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详细摘要 | 第68-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