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杂种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1页
   ·小麦远缘种质资源利用现状第9页
   ·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小麦的方法第9-12页
     ·小麦异附加系的培育途径及特点第10页
     ·小麦异代换系的培育途径及特点第10-12页
     ·小麦易位系的培育途径及特点第12页
   ·小麦中外源遗传物质的检测方法第12-16页
     ·形态学观察法第13页
     ·细胞学鉴定方法第13页
     ·生物化学标记法第13-14页
     ·原位杂交鉴定法第14页
     ·分子标记技术第14-16页
   ·扫描电镜的应用第16-17页
   ·偃麦草属植物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第17-19页
     ·偃麦草属植物的基本特征第17-18页
     ·偃麦草属植物的研究现状及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第18-19页
   ·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的研究与利用第19-20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1-26页
   ·供试材料第21-22页
   ·研究方法第22-26页
     ·形态学及主要农艺性状分析第22页
     ·显微形态学比较第22页
     ·抗病性鉴定第22页
     ·细胞学检测第22-23页
     ·总基因组的RAPD 分析第23-26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6-47页
   ·形态学及主要农艺性状分析第26-28页
   ·显微形态学比较结果第28-36页
     ·杂种材料的花粉粒显微结构特征比较与分析第28-32页
     ·杂种材料的叶表皮显微特征比较与分析第32-36页
   ·白粉病抗性鉴定第36-37页
   ·细胞学鉴定第37-42页
     ·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分析第37-38页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分析第38-42页
   ·RAPD 分析第42-47页
     ·DNA 纯度检测第42页
     ·RAPD 扩增结果与分析第42-47页
第四章 问题与讨论第47-51页
   ·显微形态学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第47页
   ·RAPD 技术的稳定性第47-48页
   ·不同杂种材料之间的差异及稳定性比较第48-49页
   ·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第49-51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62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英文缩略词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冀东沿海地区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分析
下一篇:玉米中盐旱相关基因ZmVPP1和ZmCRY1的克隆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