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2-14页 |
前言 | 第14-18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4-17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7-18页 |
一、双自杀基因HSV/TK及CD质粒的构建 | 第18-38页 |
·对象和方法 | 第18-30页 |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质粒构建实验流程图 | 第19-20页 |
·CD基因的鉴定 | 第20-22页 |
·TK基因的构建 | 第22-27页 |
·CD-TK融合基因的构建 | 第27-30页 |
·结果 | 第30-34页 |
·CD基因的鉴定 | 第30-31页 |
·TK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31-32页 |
·TK-CD融合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32-34页 |
·讨论 | 第34-37页 |
·自杀基因HSV-TK/GCV及CD/5 FC概述 | 第34-36页 |
·融合双自杀基因HSV/TK-CD治疗系统的优势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二、PAMAM-D基因载体的表征及其转染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38-51页 |
·对象和方法 | 第38-41页 |
·实验材料 | 第38-40页 |
·PAMAM-D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 第40页 |
·PAMAM-D介导外源基因转染细胞性能的研究 | 第40页 |
·PAMAM-D纳米颗粒电镜及Zeta电位检测 | 第40页 |
·抗核酸酶实验 | 第40页 |
·基因转染和转染效率的测定 | 第40-41页 |
·结果 | 第41-46页 |
·PAMAM-D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 第41-42页 |
·PAMAM-D介导外源基因转染细胞性能的研究 | 第42-43页 |
·PAMAM-D纳米颗粒透射电镜观察与Zeta电位分析 | 第43-44页 |
·PAMAM-D/pEGFP-C1复合物的核酸酶保护作用 | 第44-45页 |
·基因转染和转染效率的测定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50页 |
·基因转移载体的研究现状 | 第46-47页 |
·PAMAM-D纳米载体的合成 | 第47页 |
·PAMAM-D的理化性质 | 第47-48页 |
·PAMAM-D纳米载体介导的基因入胞机制 | 第48-49页 |
·PAMAM-D-DNA形成的复合物及其特性 | 第49页 |
·影响PAMAM-D转染效率因素分析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三、建立稳定表达的双自杀基因的HTFs细胞 | 第51-70页 |
·对象和方法 | 第51-61页 |
·实验材料 | 第51-54页 |
·HTFs的培养及鉴定 | 第54-55页 |
·G5-PAMAM-D介导TK联合CD双自杀基因抑制HTFs增殖的实验 | 第55-58页 |
·RT-PCR检测CD、TK基因表达 | 第58-59页 |
·WesternBIot检测CD、TK在HTFs细胞中的蛋白质水平表达 | 第59-61页 |
·结果 | 第61-64页 |
·HTFs的培养与鉴定结果 | 第61-63页 |
·G5-PAMAM-D介导TK、CD转染HTFs的转染效果 | 第63页 |
·RT-PCR检测CD、TK在HTFs细胞中的mRNA水平表达 | 第63-64页 |
·WesternBIot检测自杀基因CD、TK在HTFs中的蛋白质水平表达 | 第64页 |
·讨论 | 第64-69页 |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通道瘢痕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 第65-66页 |
·滤过性手术失败的危险因素 | 第66页 |
·自杀基因/前药系统用于眼组织增殖性疾病治疗的现状 | 第66-67页 |
·HTFs的离体生长特点及细胞鉴定 | 第67-68页 |
·HTFs转染后双自杀基因HSV/TK-CD的表达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四、自杀基因/前药系统对HTFs增殖的抑制及"旁观者效应" | 第70-87页 |
·对象和方法 | 第70-74页 |
·实验材料 | 第70-71页 |
·MTT法测定不同前体药物组合及浓度对TK、CD基因表达阳性的HTFs杀伤作用及最佳前药浓度选择 | 第71-72页 |
·光镜观察前体药物作用后HTFs的形态变化 | 第72页 |
·透射电镜观察前体药物作用后HTFs的形态变化 | 第72页 |
·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凋亡 | 第72-73页 |
·"旁观者效应"观察 | 第73-74页 |
·结果 | 第74-82页 |
·MTT法测定转染TK、CD的HTFs体外杀伤作用及最佳前药浓度的选择 | 第74-76页 |
·前体药物GCV、5-FC作用后HTFs细胞的一般形态学变化 | 第76-77页 |
·HTFs细胞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 | 第77-78页 |
·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凋亡 | 第78-82页 |
·旁观者效应观察 | 第82页 |
·讨论 | 第82-86页 |
·自杀基因/前药系统对HTFs细胞增殖的抑制 | 第82-84页 |
·"旁观者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 第84-86页 |
·小结 | 第86-87页 |
全文结论 | 第87-88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9-100页 |
综述 | 第100-118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113-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