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心脏疾病论文--血液循环衰竭论文

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收缩同步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缩略语/符号说明第14-15页
前言第15-19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5-17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7-19页
对象和方法第19-22页
 1 研究对象第19页
 2 方法第19-22页
   ·一般临床资料第19-20页
     ·生化检查第19-20页
     ·心电图第20页
     ·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第20页
     ·冠脉造影或冠脉CT检查第20页
   ·心脏收缩同步性检查项目及测定方法第20-21页
     ·脉冲多普勒和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查第20页
     ·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第20-21页
   ·心脏收缩同步性分析第21页
   ·统计学方法第21-22页
结果第22-37页
 1 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特征第22页
 2 各组之间心脏收缩同步性的比较第22-27页
   ·心室间收缩同步性的比较第22-23页
   ·左心室内收缩同步性的比较第23-27页
 3 心脏收缩同步性指标与LVEF、LVEDD、QRS波时限、年龄、性别、基础心脏病的关系第27-35页
   ·心脏收缩同步性与LVEF的关系第27-29页
     ·心室间收缩同步性与LVEF的关系第27页
       ·IVMD与LVEF的关系第27页
       ·IVCD与LVEF的关系第27页
     ·室内收缩同步性与LVEF的关系第27-29页
       ·Ts-SD与LVEF的关系第27页
       ·LVPSW、LVPSD与LVEF的关系第27-29页
   ·心脏收缩同步性与LVEDD的关系第29-31页
     ·室间收缩同步性与LVEDD的关系第29-30页
       ·IVMD与LVEDD的关系第30页
       ·IVCD与LVEDD的关系第30页
     ·室内收缩同步性与LVEDD的关系第30-31页
       ·Ts-SD与LVEDD的关系第30页
       ·LVPSW、LVPSD与LVEDD的关系第30-31页
   ·心脏收缩同步性与QRS波时限的关系第31-33页
     ·室间收缩同步性与QRS波时限的关系第31页
       ·IVMD与QRS波时限的关系第31页
       ·IVCD与QRS波时限的关系第31页
     ·室内收缩同步性与QRS波时限的关系第31-33页
       ·Ts-SD与QRS波时限的关系第32页
       ·LVPSW、LVPSD与QRS波时限的关系第32-33页
         ·不同QRS波时限组间LVPSW、LVPSD比较第32页
         ·宽QRS与正常QRS亚组不同步发生率比较第32-33页
   ·心脏收缩同步性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第33-34页
     ·室间收缩同步性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第33页
     ·室内收缩同步性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第33-34页
   ·C组和D组患者心脏收缩同步性与基础疾病(缺血性心肌病或扩张型心肌病)的关系第34-35页
     ·室间收缩同步性与基础疾病的关系第34页
     ·室内收缩同步性与基础疾病的关系第34页
     ·不同原发病心衰患者双室心脏收缩同步性比较第34-35页
 4 两种测量心脏收缩同步性方法的优缺点第35-37页
   ·两种方法测量室间收缩同步性的相关性分析第35页
   ·两种方法测量室内收缩同步性的相关性分析第35页
   ·两种方法测量室内收缩不同步的发生率比较第35页
   ·两种方法测量LVEF的比较第35-36页
   ·两种方法测量心脏收缩同步性重复性的比较第36-37页
     ·两种方法测量室间收缩同步性重复性的比较第36页
       ·脉冲多普勒超声方法测量室间收缩同步性重复性的比较第36页
       ·ERNA方法测量室间收缩同步性重复性的比较第36页
     ·两种方法测量室内收缩同步性重复性的比较第36-37页
       ·TDI方法测量室内收缩同步性重复性的比较第36页
       ·ERNA方法测量室内收缩同步性重复性的比较第36-37页
讨论第37-51页
 1 心力衰竭患者不同阶段心脏收缩同步性的变化规律第39-42页
 2 心脏收缩同步性的影响因素第42-47页
 3 两种评价心脏机械收缩同步性方法的比较第47-51页
小结第51-52页
全文结论第52-53页
论文创新点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3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3-64页
附录第64-68页
综述 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收缩同步性研究进展第68-95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84-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依那普利、厄贝沙坦及血管紧张素-(1-7)对快速心房起搏犬心房结构重构及RAS系统的影响
下一篇:PAMAM-D纳米颗粒介导双自杀基因抑制人Tenons 囊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