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城市视角下的祁门县城空间形态优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1.3.1 紧凑城市概念 | 第16-17页 |
1.3.2 空间形态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1.4 研究体系设计 | 第19-23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4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1.4.5 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紧凑型城镇空间形态基础研究 | 第23-34页 |
2.1 紧凑城市基本理论 | 第23-29页 |
2.1.1 紧凑城市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1.2 紧凑城市空间形态相关理论 | 第25-27页 |
2.1.3 紧凑城市理论的基本特征 | 第27页 |
2.1.4 紧凑城市的内涵 | 第27-28页 |
2.1.5 紧凑城市研究进展 | 第28-29页 |
2.2 紧凑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方法 | 第29-33页 |
2.2.1 紧凑城市测算方法研究 | 第29-31页 |
2.2.2 空间形态分析与测度方法 | 第31-33页 |
2.3 研究述评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祁门县空间形态建设概况 | 第34-43页 |
3.1 祁门县域基本概况 | 第34-38页 |
3.1.1 交通概况 | 第34-35页 |
3.1.2 地形地貌 | 第35页 |
3.1.3 气候条件 | 第35页 |
3.1.4 自然资源 | 第35-36页 |
3.1.5 人口与社会经济 | 第36-37页 |
3.1.6 土地利用概况 | 第37-38页 |
3.2 县城现状建设概况 | 第38-42页 |
3.2.1 县城空间建设特征概述 | 第39-41页 |
3.2.2 现状空间形态特征总结 | 第41-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祁门县城外部空间形态优化研究 | 第43-55页 |
4.1 祁门县城现状空间边界分析 | 第43-45页 |
4.1.1 县城现状空间边界定量测算 | 第43-45页 |
4.1.2 县城现状空间边界问题分析 | 第45页 |
4.2 外部空间形态优化技术路线 | 第45-47页 |
4.3 空间边界优化 | 第47-53页 |
4.3.1 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 | 第47-50页 |
4.3.2 空间边界拓展方向模拟 | 第50-51页 |
4.3.3 多种空间边界分形测算比较 | 第51-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祁门县城内部空间形态优化研究 | 第55-75页 |
5.1 祁门县城现状空间结构分析 | 第55-59页 |
5.1.1 县城现状空间结构定量测算 | 第55-58页 |
5.1.2 县城现状空间结构问题剖析 | 第58-59页 |
5.2 内部空间形态优化技术路线 | 第59页 |
5.3 空间结构优化 | 第59-69页 |
5.3.1 山地空间形态总结 | 第59-62页 |
5.3.2 用地结构演绎设想 | 第62-64页 |
5.3.3 空间结构演绎设想测算比较 | 第64-65页 |
5.3.4 空间结构优化措施 | 第65-66页 |
5.3.5 空间组织形态检验 | 第66-69页 |
5.4 用地布局优化 | 第69-73页 |
5.4.1 用地布局优化原则 | 第69-70页 |
5.4.2 主要用地优化路径 | 第70-72页 |
5.4.3 主要用地比例调整 | 第72-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六章 祁门县城紧凑的空间形态引导 | 第75-81页 |
6.1 紧凑的空间形态优化路径总结 | 第75-78页 |
6.1.1 空间边界优化路径总结 | 第75-76页 |
6.1.2 空间结构优化路径总结 | 第76-77页 |
6.1.3 用地布局优化路径总结 | 第77-78页 |
6.2 紧凑空间形态优化建议 | 第78-80页 |
6.2.1 空间边界优化建议 | 第78-79页 |
6.2.2 空间结构优化建议 | 第79页 |
6.2.3 用地布局优化建议 | 第79-80页 |
6.3 小结 | 第80-8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81-82页 |
7.1.1 主要结论 | 第81-82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附录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