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纺织工业、染整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机织(织造工艺)论文--理论与设计论文

相变微胶囊低温防护复合织物的结构设计及传热模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2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低温防护保暖材料第11-20页
        1.2.1 消极保暖材料第11-13页
        1.2.2 积极保暖材料第13-20页
    1.3 相变微胶囊技术第20-27页
        1.3.1 微胶囊技术第20-21页
        1.3.2 相变微胶囊第21-25页
        1.3.3 相变微胶囊在纺织领域的应用第25-27页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7-32页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7页
        1.4.2 本课题组相关研究进展第27-28页
        1.4.3 主要研究内容第28-29页
        1.4.4 论文结构第29-32页
第二章 储热调温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32-68页
    2.1 引言第32-33页
    2.2 实验部分第33-39页
        2.2.1 实验原料第33-34页
        2.2.2 实验仪器第34页
        2.2.3 MUF/正十八烷相变微胶囊的制备第34-36页
        2.2.4 测试及表征第36-3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9-66页
        2.3.1 乳化剂种类对相变微胶囊表面形貌的影响第39-42页
        2.3.2 预聚体滴加时间对相变微胶囊表面形貌的影响第42-44页
        2.3.3 聚合转速对相变微胶囊表面形貌的影响第44-45页
        2.3.4 乳化剂用量对相变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第45-47页
        2.3.5 乳化转速对相变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第47-56页
        2.3.6 MF比例对相变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第56-58页
        2.3.7 芯壁比对相变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第58-60页
        2.3.8 储热性能、力学性能回归模型的建立第60-66页
    2.4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三章 壁材改性对相变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研究第68-90页
    3.1 引言第68-69页
    3.2 实验部分第69-73页
        3.2.1 实验原料第69-70页
        3.2.2 实验仪器第70-71页
        3.2.3 等离子体处理碳纳米管第71页
        3.2.4 无机粒子改性相变微胶囊的制备第71-72页
        3.2.5 测试及表征第72-7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3-88页
        3.3.1 CNTs-MUF复合壁材相变微胶囊的性能研究第73-80页
        3.3.2 硅藻土-MUF复合壁材相变微胶囊的性能研究第80-87页
        3.3.3 CNTs、硅藻土改性相变微胶囊性能对比分析第87-88页
    3.4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四章 低温防护复合织物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第90-124页
    4.1 引言第90页
    4.2 实验部分第90-98页
        4.2.1 实验原料第90-91页
        4.2.2 实验仪器第91页
        4.2.3 低温防护复合织物结构设计第91-94页
        4.2.4 低温防护复合织物制备工艺第94-95页
        4.2.5 测试与表征第95-9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8-122页
        4.3.1 远红外织物层的性能第98-100页
        4.3.2 相变微胶囊功能层的工艺与性能第100-109页
        4.3.3 气凝胶隔热层的工艺与性能第109-117页
        4.3.4 低温防护复合织物的性能第117-122页
    4.4 本章小结第122-124页
第五章 低温防护复合织物传热数学模型建立及有限元模拟第124-148页
    5.1 引言第124页
    5.2 低温防护复合织物热学理论分析及数学模型建立第124-129页
        5.2.1 传热学基本理论第125-127页
        5.2.2 低温防护复合织物传热数学模型的建立第127-129页
    5.3 低温防护复合织物耐低温性能有限元模拟第129-134页
        5.3.1 建立几何模型第130-131页
        5.3.2 定义材料属性第131页
        5.3.3 创建分析项目第131页
        5.3.4 网格划分第131-133页
        5.3.5 施加载荷与约束、计算与求解第133-134页
    5.4 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分析第134-146页
        5.4.1 低温防护复合织物的耐低温性能第134-138页
        5.4.2 不同环境温度低温防护复合织物的耐低温性能第138-139页
        5.4.3 不同环境风速低温防护复合织物的耐低温性能第139-142页
        5.4.4 不同复合厚度低温防护复合织物的耐低温性能第142-146页
    5.5 本章小结第146-14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48-152页
    6.1 结论第148-149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149-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6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166-168页
致谢第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常压饱和蒸汽介质的纤维素织物活性染料湿短蒸染色
下一篇:石英压电型电子鼻与电子舌研究及在白酒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