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土空间优化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21页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第15-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1.2 问题的提出第16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17页
        1.2.1 研究目的第16页
        1.2.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第17页
    1.4 创新点第17-18页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8-21页
第二章 研究进展与理论综述第21-47页
    2.1 生态文明研究进展第21-23页
        2.1.1 关注度与国家政策导向密切相关第21页
        2.1.2 学科分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第21-22页
        2.1.3 内容集中于思想梳理和内涵辨析的理论研究第22页
        2.1.4 国外研究集中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经济学方向第22-23页
    2.2 生态文明的内涵第23-28页
        2.2.1 生态文明的定义第23-25页
        2.2.2 生态文明的内涵第25-28页
    2.3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的基本问题第28-34页
        2.3.1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第28-29页
        2.3.2 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主体第29-31页
        2.3.3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路径第31-33页
        2.3.4 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保障第33-34页
    2.4 国土空间开发的研究进展和综述第34-42页
        2.4.1 区域规划研究第34-35页
        2.4.2 空间结构理论第35页
        2.4.3 人地关系理论第35-37页
        2.4.4 国土空间开发的内涵和研究进展第37-40页
        2.4.5 区域空间结构的内涵和研究进展第40-41页
        2.4.6 PRED协调度研究进展第41-42页
    2.5 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启示第42-45页
        2.5.1 北美五大湖区——发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案例第42-43页
        2.5.2 巴西库里蒂巴——发展中国家城市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案例第43-44页
        2.5.3 中国福建——省域生态文明建设案例第44-45页
        2.5.4 启示第45页
    2.6 小结第45-47页
第三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空间开发的关联第47-53页
    3.1 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空间开发的科学关联第47-51页
        3.1.1 明确空间主体功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第47-48页
        3.1.2 国土空间结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表现第48-49页
        3.1.3 国土空间开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第49-50页
        3.1.4 人地系统协调是国土空间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内核第50-51页
    3.2 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空间开发的决策关联第51-53页
        3.2.1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第51-52页
        3.2.2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路径第52页
        3.2.3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第52-53页
第四章 国土空间开发结构的计算分析与优化第53-77页
    4.1 国土空间开发结构的分析原则第53-55页
    4.2 甘肃省禁止开发区布局现状第55-63页
        4.2.1 甘肃省禁止开发区的分布与基础数据整理第55-61页
        4.2.2 甘肃省禁止开发区的空间结构计算第61-63页
    4.3 甘肃省重点开发区布局现状第63-65页
        4.3.1 甘肃省重点开发区的分布与基础数据整理第63-64页
        4.3.2 甘肃省重点开发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第64-65页
    4.4 各市州国土空间开发结构的特征第65-70页
    4.5 甘肃省国土空间开发结构的计算与特征分析第70-74页
    4.6 国土空间开发结构的优化第74-77页
        4.6.1 国土空间功能分类的优化第74-75页
        4.6.2 国土空间结构的优化方案第75-77页
第五章 国土空间开发协调度的计算分析与优化第77-100页
    5.1 国土空间开发协调度函数模型构建第77-84页
        5.1.1 二级指标数据的选择第77-83页
        5.1.2 国土空间开发协调度函数模型构建第83-84页
    5.2 各市州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度计算与数据分析第84-88页
    5.3 各市州人口与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度的耦合第88-91页
        5.3.1 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度的计算第88页
        5.3.2 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度的分析第88-91页
    5.4 各市州经济与资源-环境-生态系统协调度的耦合第91-93页
        5.4.1 经济-资源-环境-生态系统协调度的计算第91-92页
        5.4.2 经济-资源-环境-生态系统协调度的分析第92-93页
    5.5 各市州国土空间开发协调度计算与分析第93-96页
        5.5.1 国土空间开发协调度的计算第93-95页
        5.5.2 国土空间开发协调度的分析第95-96页
    5.6 甘肃省国土空间开发协调度的计算与分析第96-97页
    5.7 国土空间开发协调度的优化第97-100页
第六章 国土空间优化的模式建构与政策建议第100-127页
    6.1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目标、原则和内容第100-103页
        6.1.1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目标第100页
        6.1.2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原则第100-101页
        6.1.3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内容第101-103页
    6.2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土空间优化基本模式第103-108页
        6.2.1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思路第103-104页
        6.2.2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步骤第104-105页
        6.2.3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土空间优化基本模式第105-108页
    6.3 甘肃省国土空间优化的政策建议第108-127页
        6.3.1 各市州国土空间优化的政策建议第108-121页
        6.3.2 甘肃省国土空间优化的政策建议第121-12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27-131页
    7.1 主要结论第127-129页
    7.2 研究展望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9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39-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强度超薄建筑陶瓷板材的制备、增强和性能研究
下一篇:VANET中接入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