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4-28页 |
1.1 建筑陶瓷发展现状及进展 | 第14-23页 |
1.1.1 建筑陶瓷的分类及功能 | 第14-16页 |
1.1.2 国家建筑陶瓷的相关产业政策及建筑陶瓷行业的问题 | 第16-18页 |
1.1.3 建筑陶瓷的生产工艺 | 第18-21页 |
1.1.4 建筑陶瓷的应用现状 | 第21-23页 |
1.2 陶瓷薄板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3-24页 |
1.3 轻质陶瓷板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1.4 本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 | 第25-28页 |
1.4.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1.4.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页 |
1.4.3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26-28页 |
2 轻质多孔陶瓷板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28-50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实验 | 第28-36页 |
2.2.1 实验所用原料 | 第28页 |
2.2.2 实验所用仪器及设备 | 第28-29页 |
2.2.3 实验工艺流程 | 第29-30页 |
2.2.4 性能测试及表征 | 第30-33页 |
2.2.5 轻质多孔陶瓷板材(QQ板)的配方实验设计 | 第33-36页 |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6-49页 |
2.3.1 抛光废渣的结构性能分析 | 第36-39页 |
2.3.2 QQ板材试样性能 | 第39-41页 |
2.3.3 工艺因素对QQ板力学和保温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46页 |
2.3.4 轻质多孔陶瓷板材发泡机理研究 | 第46-4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3 超薄陶瓷板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50-66页 |
3.1 引言 | 第50-52页 |
3.2 实验设计 | 第52-55页 |
3.2.1 坯料化学组成体系的选择 | 第52-53页 |
3.2.2 坯料配方三角配料实验方案设计 | 第53-55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3.3.1 工艺方法 | 第55-56页 |
3.3.2 测试及表征 | 第56页 |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6-6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4 莫来石微晶增强陶瓷薄板的研究 | 第66-90页 |
4.1 引言 | 第66-67页 |
4.2 莫来石微晶粉体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 第67-82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67页 |
4.2.2 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莫来石微晶 | 第67-72页 |
4.2.3 以粉煤灰漂珠为主要原料制备莫来石微晶 | 第72-76页 |
4.2.4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莫来石微晶 | 第76-82页 |
4.3 莫来石微晶增强陶瓷薄板的研究 | 第82-88页 |
4.3.1 原料及实验设备 | 第82页 |
4.3.2 制备工艺 | 第82页 |
4.3.3 表征分析 | 第82-83页 |
4.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83-8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5 陶瓷晶须及纤维增强陶瓷薄板的研究 | 第90-112页 |
5.1 引言 | 第90-91页 |
5.2 硅酸钇晶须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 第91-98页 |
5.2.1 实验原料 | 第91页 |
5.2.2 制备工艺 | 第91-92页 |
5.2.3 表征 | 第92页 |
5.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92-98页 |
5.3 硅酸钇晶须增强陶瓷板材研究 | 第98-103页 |
5.3.1 原料及实验设备 | 第98-99页 |
5.3.2 制备工艺 | 第99页 |
5.3.3 表征分析 | 第99页 |
5.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99-103页 |
5.4 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钛短纤维增强陶瓷板材研究 | 第103-106页 |
5.4.1 原料及实验设备 | 第103页 |
5.4.2 制备工艺 | 第103页 |
5.4.3 表征分析 | 第103-104页 |
5.4.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04-106页 |
5.5 晶须及陶瓷短纤维增强陶瓷板材机理分析 | 第106-110页 |
5.5.1 硅酸钇晶须增强机理分析 | 第106-108页 |
5.5.2 氧化锆短纤维增强机理分析 | 第108-11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6 陶瓷薄板表面钨基光降解型釉料活性成分及结晶釉研究 | 第112-126页 |
6.1 引言 | 第112-113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13-115页 |
6.2.1 活性纳米WO_3材料的制备 | 第113-114页 |
6.2.2 钨基陶瓷结晶釉的合成 | 第114页 |
6.2.3 结构表征 | 第114页 |
6.2.4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114-115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15-124页 |
6.3.1 活性WO_3材料的制备与其结构-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115-122页 |
6.3.2 活性钨氧化物基陶瓷釉料的制备与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122-12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7 几种薄板的中试工艺技术研究 | 第126-139页 |
7.1 中试产品规格选择及工艺方案 | 第126-127页 |
7.2 关键工艺参数优化 | 第127-132页 |
7.2.1 成型压力的优化 | 第127-129页 |
7.2.2 烧成制度的优化 | 第129-132页 |
7.3 关键设备选择 | 第132-136页 |
7.3.1 成型设备 | 第132页 |
7.3.2 烧成设备 | 第132-134页 |
7.3.3 釉料施釉和装饰等其它设备 | 第134-136页 |
7.4 中试产品性能分析 | 第136-138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8 结论 | 第139-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 第152-154页 |
附录一 论文作者所获得的奖励情况 | 第154-155页 |
附录二 项目鉴定情况 | 第155页 |
附录三 个人荣誉 | 第155-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