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震勘探论文

板块边界断层区高精度地震定位和层析成像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断层滑移模式第12-16页
        1.1.1 大地震与小地震第13页
        1.1.2 慢地震第13-15页
        1.1.3 无震蠕滑第15-16页
    1.2 断层区物性结构及其研究方法第16-18页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地震定位和层析成像新算法第20-62页
    2.1 三重差地震定位算法第20-44页
        2.1.1 引言第20-22页
        2.1.2 算法原理第22-25页
        2.1.3 实际数据应用第25-31页
        2.1.4 讨论第31-42页
        2.1.5 结论第42-44页
    2.2 三重差地震层析成像算法第44-54页
        2.2.1 引言第44页
        2.2.2 算法原理第44-47页
        2.2.3 算法测试第47-52页
        2.2.4 结论第52-54页
    2.3 波速比模型一致性约束的双差地震层析成像算法第54-62页
        2.3.1 引言第54页
        2.3.2 算法原理第54-56页
        2.3.3 算法测试第56-61页
        2.3.4 总结第61-62页
第三章 CASCADIA南段逆冲断层区孔隙率和流体含量的变化控制俯冲板块界面流变性第62-86页
    3.1 引言第62-63页
    3.2 数据第63-65页
    3.3 三重差地震定位和层析成像的反演细节第65-68页
    3.4 地震定位误差和模型分辨率评估第68-75页
    3.5 地震定位和层析成像结果第75-78页
    3.6 解释与讨论第78-83页
        3.6.1 板块界面的流体含量和孔隙率分布第78页
        3.6.2 孔隙率和流体含量的变化对板块界面流变性的影响第78-79页
        3.6.3 板块界面闭锁区的应力强度第79-82页
        3.6.4 未来大地震的破裂范围第82-83页
    3.7 结论第83-86页
第四章 东太平洋GOFAR转换断层的地震破裂行为与沿断层走向物性结构变化的关系第86-112页
    4.1 引言第86-88页
    4.2 数据第88-91页
    4.3 VP/VS模型一致性约束的双差层析成像的反演细节第91-94页
    4.4 地震定位误差和模型分辨率评估第94-95页
    4.5 地震定位和层析成像结果第95-105页
        4.5.1 地震重定位第102-103页
        4.5.2 地震活动性的时空演化第103-105页
        4.5.3 速度模型第105页
    4.6 解释与讨论第105-110页
        4.6.1 沿着走向的物性变化第105-108页
        4.6.2 断层结构对主震的产生和传播的控制作用第108页
        4.6.3 断层结构对小地震的控制作用第108-110页
    4.7 结论第110-112页
第五章 美国圣安德列斯断层中段的深部震颤事件定位和震颤区速度成像研究第112-128页
    5.1 引言第112-115页
    5.2 数据第115-116页
    5.3 三重差定位和层析成像的反演细节第116-118页
    5.4 定位误差和模型分辨率评估第118-121页
    5.5 震颤事件定位和层析成像结果第121-123页
    5.6 解释与讨论第123-127页
        5.6.1 SAF下方的流体通道第123-124页
        5.6.2 下地壳物性结构变化和流体分布对震颤事件和低频地震的影响第124-126页
        5.6.3 上地壳物性结构变化对SAF地震耦合分毁性的影响第126-127页
        5.6.4 断层深部震颤活动与未来SAF大地震的可能关系第127页
    5.7 结论第127-128页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第128-132页
    6.1 总结第128-129页
    6.2 展望第129-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8页
致谢第148-15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50-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键合结构差异构建高活性光催化材料
下一篇:橄榄岩、科马提岩和砖红壤的钒同位素地球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