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三七的病虫害及施药概况 | 第10-11页 |
1.3 三七种植过程常用6种杀菌剂基本理化性质 | 第11-14页 |
1.3.1 五氯硝基苯 | 第11页 |
1.3.2 百菌清 | 第11-12页 |
1.3.3 腐霉利 | 第12页 |
1.3.4 嘧霉胺 | 第12-13页 |
1.3.5 吡唑醚菌酯 | 第13页 |
1.3.6 异菌脲 | 第13-14页 |
1.4 土壤农药残留分析技术 | 第14-15页 |
1.5 土壤农药修复技术 | 第15-16页 |
1.5.1 物理修复 | 第15页 |
1.5.2 化学修复 | 第15页 |
1.5.3 生物修复 | 第15-16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土壤中典型杀菌剂测定方法的优化 | 第18-30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2.2.1 供试土壤 | 第18页 |
2.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18-19页 |
2.2.3 样品前处理 | 第19-20页 |
2.2.4 检测方法 | 第20-2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1-29页 |
2.3.1 检测条件的选择 | 第21-22页 |
2.3.2 提取剂的选择 | 第22-23页 |
2.3.3 净化剂的选择 | 第23-27页 |
2.3.4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第27-28页 |
2.3.5 方法准确度与精密度 | 第28-29页 |
2.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三七种植区土壤典型杀菌剂的污染特征 | 第30-40页 |
3.1 引言 | 第30-31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3.2.1 采样区概况 | 第31页 |
3.2.2 采样方法 | 第31-32页 |
3.2.3 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3-39页 |
3.3.1 采样区域土壤中杀菌剂含量 | 第33-34页 |
3.3.2 不同三七种植历史土壤中杀菌剂含量 | 第34-37页 |
3.3.3 三七植株样品中杀菌剂含量 | 第37-39页 |
3.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异菌脲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 | 第40-52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0-45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40-41页 |
4.2.2 降解菌的筛选、分离与驯化 | 第41-42页 |
4.2.3 分离菌株的菌种鉴定 | 第42-43页 |
4.2.4 菌株KMS-1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3页 |
4.2.5 菌株生物学特性试验 | 第43页 |
4.2.6 不同初始pH值对KMS-1菌体生长的影响 | 第43页 |
4.2.7 降解菌KMS-1对异菌脲的溶液降解性能分析 | 第43-44页 |
4.2.8 异菌脲降解酶定域实验 | 第44-4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1页 |
4.3.1 异菌脲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 第45-47页 |
4.3.2 菌株KMS-1生长曲线的测定以及pH对其生长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3 菌株KMS-1降解异菌脲的动态变化 | 第48-49页 |
4.3.4 环境因素对菌株KMS-1降解异菌脲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5 菌株KMS-1降解异菌脲的代谢途径 | 第50-51页 |
4.3.6 菌株KMS-1降解异菌脲的水解酶定义域 | 第51页 |
4.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降解菌KMS-1对异菌脲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 | 第52-63页 |
5.1 引言 | 第52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5.2.1 供试材料 | 第52-53页 |
5.2.2 降解菌KMS-1对污染土壤中异菌脲的降解试验 | 第53页 |
5.2.3 土壤中异菌脲含量测定 | 第53页 |
5.2.4 土壤微生物DNA提取与高通量测序 | 第53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1页 |
5.3.1 土壤中异菌脲的降解动态 | 第53-54页 |
5.3.2 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分析 | 第54-56页 |
5.3.3 土壤中细菌的差异类群 | 第56-58页 |
5.3.4 土壤样品细菌群落主成分分析 | 第58-59页 |
5.3.5 土壤细菌群落OTU特异性 | 第59页 |
5.3.6 土壤细菌群落热图分析 | 第59-61页 |
5.4 小结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结论 | 第63-64页 |
6.2 本论文的研究特点 | 第64页 |
6.3 本研究不足之处 | 第64页 |
6.4 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附录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71页 |
获奖经历 | 第71页 |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 第71-72页 |
菌株KMS-1 16S rDNA序列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