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3 超声冲击处理的数值研究 | 第11-12页 |
1.4 焊接结构疲劳强度评定 | 第12-13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超声冲击处理的有限元模拟 | 第15-21页 |
2.1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15-16页 |
2.2 模型装配和网格划分 | 第16-17页 |
2.3 材料性能 | 第17页 |
2.4 分析步和边界条件 | 第17-18页 |
2.5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8-19页 |
2.5.1 残余应力场与等效塑性应变(PEEQ) | 第18-19页 |
2.5.2 焊趾处残余应力分布曲线 | 第1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3章 材料强度和板厚对超声冲击态接头S-N曲线和疲劳强度的影响 | 第21-35页 |
3.1 热点应力法 | 第21-23页 |
3.1.1 表面外推法(LSE) | 第21-22页 |
3.1.2 厚度线性化法(TTWT) | 第22-23页 |
3.2 基于热点应力的S-N曲线和疲劳强度(FAT) | 第23-24页 |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4-34页 |
3.3.1 超声冲击后残余应力分布 | 第24-25页 |
3.3.2 施加拉伸载荷后残余应力分布 | 第25-28页 |
3.3.3 有效结构应力集中系数(SCF) | 第28-30页 |
3.3.4 基于热点应力的S-N曲线 | 第30-31页 |
3.3.5 板厚对超声冲击态接头疲劳强度的影响 | 第31页 |
3.3.6 材料强度对超声冲击态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 | 第31-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循环载荷下超声冲击态接头的应力释放 | 第35-55页 |
4.1 焊接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 第35-40页 |
4.1.1 有限元模型 | 第35-36页 |
4.1.2 材料性能 | 第36-38页 |
4.1.3 热源模型 | 第38-39页 |
4.1.4 分析步和边界条件 | 第39页 |
4.1.5 焊接接头应力场分布 | 第39-40页 |
4.2 超声冲击处理的有限元模拟 | 第40-43页 |
4.2.1 有限元模型 | 第40-41页 |
4.2.2 材料性能 | 第41页 |
4.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1-43页 |
4.3 循环载荷下超声冲击态接头残余应力的释放 | 第43-54页 |
4.3.1 有限元模型 | 第43页 |
4.3.2 不同循环次数下残余应力的释放 | 第43-48页 |
4.3.3 不同应力幅值循环载荷下残余应力释放 | 第48-50页 |
4.3.4 不同应力比循环载荷下残余应力释放 | 第50-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