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型试验的隔震框架结构隔震效果分析研究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1.2.1 隔震效果分析指标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2.2 隔震效果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 1.3.3 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试验条件 | 第18-23页 |
| 2.1 建筑工程概况 | 第18页 |
| 2.2 隔震层概况 | 第18-20页 |
| 2.3 实验设备 | 第20-2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脉动测试与有限元模态分析 | 第23-33页 |
| 3.1 脉动测试的测点布置 | 第23-24页 |
| 3.2 测试的结果分析 | 第24-28页 |
| 3.2.1 隔震楼与非隔震的脉动时程曲线 | 第24-26页 |
| 3.2.2 隔震楼与非隔震楼的动力特性分析对比 | 第26-28页 |
| 3.3 有限元模态分析 | 第28-32页 |
| 3.3.1 隔震楼与非隔震楼的有限元模型参数选取 | 第28-30页 |
| 3.3.2 有限元模型的动力特性计算 | 第30-31页 |
| 3.3.3 动力特性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第31-32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激振试验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33-60页 |
| 4.1 激振试验概况 | 第34-36页 |
| 4.1.1 测点布置 | 第34-35页 |
| 4.1.2 试验工况 | 第35-36页 |
| 4.2 试验的结果分析 | 第36-58页 |
| 4.2.1 短轴方向的试验数据分析 | 第36-46页 |
| 4.2.2 长轴方向的试验数据分析 | 第46-52页 |
| 4.2.3 竖直向的试验数据分析 | 第52-58页 |
| 4.3 误差分析 | 第58-59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 5.2 前景展望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