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是软件项目管理发展的要求 | 第9页 |
1.1.2 混沌控制理论应用于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的优势 | 第9-10页 |
1.2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课题来源及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2章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及其相关理论综述 | 第15-25页 |
2.1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第15-20页 |
2.1.1 软件项目风险 | 第15-17页 |
2.1.2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 | 第17-18页 |
2.1.3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模型 | 第18-20页 |
2.2 混沌理论概述 | 第20-24页 |
2.2.1 混沌的定义 | 第20-21页 |
2.2.2 混沌的特性 | 第21-22页 |
2.2.3 混沌控制理论概述 | 第22-23页 |
2.2.4 混沌控制方法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软件项目系统因素分析 | 第25-37页 |
3.1 软件项目风险系统风险因素结构分析 | 第25-32页 |
3.1.1 解释结构模型及其算法设计 | 第25-26页 |
3.1.2 软件项目的风险因素识别 | 第26-28页 |
3.1.3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软件项目风险因素结构解析 | 第28-32页 |
3.2 基于影响图的软件项目风险分析 | 第32-36页 |
3.2.1 影响图概述 | 第32-33页 |
3.2.2 软件项目风险影响图参数估计 | 第33-34页 |
3.2.3 软件项目风险影响图拓扑结构 | 第34-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软件项目风险混沌系统验证 | 第37-43页 |
4.1 李雅普诺夫指数(LyaPunov)方法 | 第37-38页 |
4.2 软件项目风险系统模型构建 | 第38页 |
4.3 软件项目风险混沌系统验证 | 第38-39页 |
4.4 系统混沌吸引子的仿真实现 | 第39-4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5章 软件项目风险系统混沌控制模型 | 第43-53页 |
5.1 混沌同步 | 第43-44页 |
5.2 混沌控制模型 | 第44-45页 |
5.2.1 控制器的设计 | 第44页 |
5.2.2 控制器证明 | 第44-45页 |
5.2.3 基于风险影响图推理的控制器参数获取 | 第45页 |
5.3 实例验证 | 第45-51页 |
5.3.1 控制器的参数 | 第45-48页 |
5.3.2 控制器实现 | 第48-49页 |
5.3.3 仿真实例 | 第49-51页 |
5.4 控制器的实际意义 | 第51-5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软件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 第53-59页 |
6.1 针对混沌系统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 | 第53-54页 |
6.1.1 基于遍历性的软件项目管理 | 第53-54页 |
6.1.2 基于内随机性的软件项目管理 | 第54页 |
6.2 面向混沌控制的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策略 | 第54-57页 |
6.2.1 管理风险应对策略 | 第54-56页 |
6.2.2 人员风险应对策略 | 第56页 |
6.2.3 技术风险应对策略 | 第56-57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