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硫铝土矿生产氧化铝的基础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1页 |
·概述 | 第14页 |
·氧化铝生产方法及我国氧化铝生产现状 | 第14-20页 |
·氧化铝生产方法 | 第16-19页 |
·拜耳法 | 第16-17页 |
·烧结法 | 第17-19页 |
·我国氧化铝生产现状 | 第19-20页 |
·我国铝土矿资源与高硫铝土矿 | 第20-23页 |
·硫在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的危害 | 第23-26页 |
·铝土矿脱硫工艺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浮选脱硫工艺 | 第26页 |
·添加剂脱硫工艺 | 第26-27页 |
·本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7-31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27-29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2章 实验研究方法 | 第31-44页 |
·实验原料 | 第31-33页 |
·高硫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 | 第31-32页 |
·溶出母液及其它辅助药品 | 第32-33页 |
·分析及计算方法 | 第33-39页 |
·铝酸钠溶液浓度的分析 | 第33-34页 |
·赤泥成分分析 | 第34-36页 |
·表观形貌分析 | 第36-37页 |
·物相分析 | 第37页 |
·配矿量计算 | 第37-38页 |
·溶出液分子比及氧化铝溶出率的计算 | 第38-39页 |
·实验设备及操作 | 第39-44页 |
·马弗炉焙烧装置 | 第39-40页 |
·旋转管式炉焙烧装置 | 第40页 |
·流态化焙烧装置 | 第40-42页 |
·高压釜 | 第42-43页 |
·赤泥沉降实验装置 | 第43-44页 |
第3章 热力学分析 | 第44-59页 |
·硫元素在溶出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热力学计算 | 第44-47页 |
·高硫铝土矿预焙烧过程热力学分析 | 第47-58页 |
·黄铁矿在焙烧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 第47-56页 |
·高硫铝土矿在焙烧过程中的反应热计算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铝土矿预焙烧脱硫性能研究 | 第59-79页 |
·马弗炉预焙烧脱硫性能研究 | 第59-62页 |
·焙烧温度对矿石表观形貌的影响 | 第60-61页 |
·焙烧条件对矿石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61-62页 |
·旋转管式炉预焙烧脱硫性能研究 | 第62-66页 |
·焙烧温度对矿石表观形貌的影响 | 第62-63页 |
·焙烧条件对矿石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63-64页 |
·焙烧温度对矿石物相变化的影响 | 第64-66页 |
·流态化预焙烧脱硫性能研究 | 第66-73页 |
·流态化焙烧预处理相关参数计算 | 第67-69页 |
·气体黏度、密度计算 | 第67-68页 |
·矿石密度的测定及计算 | 第68页 |
·临界流化速度的计算 | 第68-69页 |
·单因素焙烧实验 | 第69-71页 |
·矿石粒度对流态化焙烧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69-70页 |
·焙烧温度对流化焙烧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70页 |
·焙烧时间对流态化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70-71页 |
·正交焙烧脱硫实验 | 第71-73页 |
·焙烧动力学研究 | 第73-7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5章 原矿及焙烧矿溶出与赤泥沉降性能研究 | 第79-105页 |
·溶出条件对铝土矿溶出性能的影响 | 第79-83页 |
·溶出温度的影响 | 第80-81页 |
·苛性碱浓度的影响 | 第81-82页 |
·石灰添加量的影响 | 第82页 |
·矿石粒度的影响 | 第82-83页 |
·配料分子比的影响 | 第83页 |
·原矿溶出及赤泥沉降性能研究 | 第83-86页 |
·苛碱浓度对原矿溶出性能的影响 | 第83-84页 |
·溶出温度对原矿溶出性能的影响 | 第84-85页 |
·配料分子比对原矿溶出性能的影响 | 第85页 |
·原矿溶出赤泥沉降性能研究 | 第85-86页 |
·马弗炉焙烧矿溶出及赤泥沉降性能研究 | 第86-89页 |
·马弗炉焙烧条件的优选 | 第86-87页 |
·溶出温度对马弗炉焙烧矿溶出性能的影响 | 第87-88页 |
·配料分子比对焙烧矿溶出性能的影响 | 第88页 |
·马弗炉焙烧矿溶出赤泥沉降性能研究 | 第88-89页 |
·旋转管式炉焙烧矿溶出及赤泥沉降性能研究 | 第89-93页 |
·旋转管式炉焙烧条件的优选 | 第89-90页 |
·溶出温度对旋转管式炉焙烧矿溶出性能的影响 | 第90-91页 |
·配料分子比对焙烧矿溶出性能的影响 | 第91-92页 |
·旋转管式炉焙烧矿溶出赤泥沉降性能研究 | 第92-93页 |
·流态化焙烧矿溶出及赤泥沉降性能研究 | 第93-98页 |
·流态化焙烧条件的优选 | 第93-94页 |
·溶出温度对流态化焙烧矿溶出性能的影响 | 第94-95页 |
·配料分子比对焙烧矿溶出性能的影响 | 第95页 |
·苛性碱浓度对焙烧矿溶出性能的影响 | 第95-97页 |
·流态化焙烧矿溶出赤泥沉降性能研究 | 第97-98页 |
·焙烧矿溶出及赤泥沉降机制 | 第98-101页 |
·焙烧矿溶出机制 | 第98-99页 |
·焙烧矿溶出赤泥沉降机制 | 第99-10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1-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5页 |
第6章 能耗分析 | 第105-124页 |
·物流-能耗法概述 | 第106-107页 |
·各工艺段物料流量的计算 | 第107-114页 |
·矿石预焙烧工艺段 | 第108页 |
·溶出工艺段 | 第108-109页 |
·蒸发工艺段 | 第109页 |
·其它工艺段 | 第109-110页 |
·物料流量图的建立 | 第110-114页 |
·原矿溶出过程中各主要工艺物料流量图 | 第110-111页 |
·旋转管式炉焙烧矿溶出过程中各主要工艺物料流量图 | 第111-112页 |
·流态化焙烧矿溶出过程中各主要工艺物料流量图 | 第112-114页 |
·各工艺段基准物流能耗值计算 | 第114-119页 |
·矿石预焙烧工艺段 | 第114-116页 |
·焙烧矿溶出工艺 | 第116-117页 |
·蒸发工艺段 | 第117-118页 |
·分解工艺段 | 第118页 |
·各主要工艺段总能耗估算 | 第118-119页 |
·其它节能降耗方式探讨 | 第119-120页 |
·焙烧尾气余热利用 | 第119-120页 |
·焙烧矿自身显热的利用 | 第120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120-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4-135页 |
作者简介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