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供销管理论文

虚拟品牌社群中不同类型垃圾评论对忠诚用户的反向效应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第8-11页
    1.2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1-13页
    1.3 主要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 论文结构第14-16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6-24页
    2.1 虚拟品牌社群的相关概念第16-19页
        2.1.1 社群与虚拟社群第16-17页
        2.1.2 品牌社群第17页
        2.1.3 虚拟品牌社群第17-19页
    2.2 垃圾评论及其分类第19-22页
        2.2.1 垃圾评论第19页
        2.2.2 垃圾评论的分类第19-21页
        2.2.3 社群参与的相关文献综述第21-22页
    2.3 虚拟社群意识的概念及维度第22-24页
        2.3.1 虚拟社群意识第22-23页
        2.3.2 虚拟社群意识的维度第23-24页
第3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模型第24-30页
    3.1 垃圾评论对虚拟社群意识的影响第24-27页
        3.1.1 对竞争品牌过度夸奖的评论对虚拟社群意识的影响第24-25页
        3.1.2 对社群品牌过度诋毁的评论对虚拟社群意识的影响第25-26页
        3.1.3 无关评论对虚拟社群意识的影响第26-27页
    3.2 虚拟社群意识对用户未来的社群参与行为的影响第27-30页
第4章 实证研究设计第30-40页
    4.1 T-1时期,垃圾评论的数据收集、测量及计算方法第31-33页
        4.1.1 数据收集第31页
        4.1.2 测量方法第31-32页
        4.1.3 计算方法第32-33页
    4.2 T-1时期,用户社群参与(FutureParticipation)的数据收集及测量第33-35页
        4.2.1 数据收集第33-34页
        4.2.2 测量方法第34-35页
    4.3 虚拟社群意识(SenseofVirtualCommunity)的数据收集及测量第35-36页
        4.3.1 数据收集第35页
        4.3.2 测量方法第35-36页
    4.4 垃圾评论、T-1时期社群参与的样本数据修正第36-38页
        4.4.1 垃圾评论的实验数据集修正第36-37页
        4.4.2 T-1时期社群参与的样本数据修正第37-38页
    4.5 T+1时期,用户社群参与程度的数据收集及测量第38-40页
第5章 实证分析第40-50页
    5.1 测量模型第40-45页
        5.1.1 探索性因子分析第41-42页
        5.1.2 验证性因子分析第42-45页
    5.2 结构模型第45-46页
    5.3 虚拟社群意识的中介作用第46-50页
第6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第50-56页
    6.1 研究结果分析第50-51页
    6.2 理论与实践意义第51-53页
        6.2.1 理论意义第51-52页
        6.2.2 实践意义第52-53页
    6.3 研究局限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第53-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2-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Web(数据库)与异构多终端推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多订阅期限模式下信息产品定价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