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研究评价 | 第14-15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1.3.1 分配 | 第15页 |
1.3.2 公正 | 第15-16页 |
1.3.3 分配公正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1.5.1 创新点 | 第17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马克思分配公正思想的创立 | 第18-22页 |
2.1 马克思分配公正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 | 第18页 |
2.2 马克思分配公正思想产生的思想渊源 | 第18-20页 |
2.2.1 空想社会主义的分配思想 | 第18-19页 |
2.2.2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分配思想 | 第19-20页 |
2.3 马克思分配公正思想的形成 | 第20-22页 |
第3章 马克思分配公正思想的主要内容及重要特征 | 第22-31页 |
3.1 马克思分配公正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2-28页 |
3.1.1 分配公正的实践基础:社会生产 | 第22-23页 |
3.1.2 分配公正的决定条件:生产关系 | 第23-24页 |
3.1.3 分配公正的实现形式: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 | 第24-26页 |
3.1.4 分配公正的机制完善:社会保障 | 第26-28页 |
3.2 马克思分配公正思想的重要特征 | 第28-31页 |
3.2.1 批判性 | 第28页 |
3.2.2 实践性 | 第28-29页 |
3.2.3 历史性 | 第29-31页 |
第4章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31-41页 |
4.1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进 | 第31-33页 |
4.2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 | 第33-39页 |
4.2.1 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体系 | 第33-34页 |
4.2.2 我国收入分配取得的成绩 | 第34-36页 |
4.2.3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4.3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9-41页 |
第5章 马克思分配公正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 第41-50页 |
5.1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 | 第41-43页 |
5.1.1 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 | 第41-42页 |
5.1.2 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 第42-43页 |
5.2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 | 第43-45页 |
5.2.1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 第44页 |
5.2.2 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 第44页 |
5.2.3 提高创新能力,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 第44-45页 |
5.3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第45-47页 |
5.3.1 大力提升就业质量 | 第45页 |
5.3.2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 第45-46页 |
5.3.3 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 第46-47页 |
5.3.4 依法规范各种分配秩序 | 第47页 |
5.4 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机制 | 第47-50页 |
5.4.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各部门协同联动 | 第47-48页 |
5.4.2 明确主体责任,完善资源配置 | 第48页 |
5.4.3 推进法治建设,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