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洪安全格局的城市低影响开发模式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城市内涝成因分析 | 第13-16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7-21页 |
1.4.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1.4.2 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 第21-41页 |
2.1 海绵城市理论 | 第21-23页 |
2.2 雨洪安全格局 | 第23-30页 |
2.2.1 相关概念解析与界定 | 第23-24页 |
2.2.2 雨洪安全格局的构建方法 | 第24-29页 |
2.2.3 雨洪安全格局研究进展概述 | 第29-30页 |
2.3 水文模型 | 第30-36页 |
2.3.1 定义及分类 | 第30-32页 |
2.3.2 研究发展历程 | 第32-33页 |
2.3.3 城市规划中的水文模型 | 第33-36页 |
2.4 低影响开发模式 | 第36-39页 |
2.4.1 内涵解析 | 第36页 |
2.4.2 低影响开发设施分类 | 第36-37页 |
2.4.3 国内外低影响开发研究 | 第37-39页 |
2.5 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研究区概况和基础数据收集 | 第41-45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41-43页 |
3.1.1 区位条件 | 第41页 |
3.1.2 地形地貌条件 | 第41-42页 |
3.1.3 水文条件 | 第42-43页 |
3.1.4 气象条件 | 第43页 |
3.2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 第43-44页 |
3.3 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低影响开发模式构建方法 | 第45-54页 |
4.1 雨洪安全格局构建技术路线 | 第45-46页 |
4.2 雨洪廊道模拟 | 第46页 |
4.3 SCS模型原理及参数确定 | 第46-48页 |
4.3.1 模型原理 | 第46-47页 |
4.3.2 模型参数确定 | 第47-48页 |
4.3.3 模型参数调整和校验 | 第48页 |
4.4 雨洪淹没区模拟 | 第48-50页 |
4.5 面源污染测评模型 | 第50-52页 |
4.6 低影响开发模式构建 | 第52-54页 |
第5章 苏圫垸实地案例分析 | 第54-68页 |
5.1 雨洪廊道 | 第54-56页 |
5.1.1 雨洪廊道模拟 | 第54页 |
5.1.2 雨洪廊道系统构建 | 第54-56页 |
5.2 雨洪淹没区 | 第56-57页 |
5.3 雨洪污染区 | 第57-59页 |
5.4 雨洪安全格局构建 | 第59-61页 |
5.5 低影响开发模式构建 | 第61-66页 |
5.6 相关规划设计应用 | 第66-6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8-71页 |
1.主要结论 | 第68-69页 |
2.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69-70页 |
3.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78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