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 转基因水稻的研发 | 第10-13页 |
1.1. 转基因技术 | 第10页 |
1.2. 水稻遗传转化 | 第10-12页 |
1.3. 转基因水稻育种进展 | 第12-13页 |
2. 基因拷贝数检测方法 | 第13-18页 |
2.1. Sohern Blotting | 第13页 |
2.2. 荧光原位杂交(FISH) | 第13-14页 |
2.3. qPCR | 第14-17页 |
2.4. 数字定量PCR | 第17页 |
2.5. 高通量测序 | 第17-18页 |
3. 转基因作物外源基因与农艺性状研究 | 第18-22页 |
3.1. 外源基因表达与目标性状遗传稳定性 | 第18-19页 |
3.2. 转基因作物的农艺性状变异 | 第19-20页 |
3.3. 适合度相关农艺性状与转基因作物生态安全风险 | 第20-21页 |
3.4. 外源基因拷贝数与农艺性状变异 | 第21-22页 |
第二章 SYBR Green染料法qPCR中质粒标准品与基因组DNA在构建标准曲线一致性研究 | 第22-42页 |
摘要 | 第22-23页 |
引言 | 第23-2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32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9页 |
2.1. pBS质粒构建与验证 | 第32-33页 |
2.2. 三种标准物质质控 | 第33-34页 |
2.3. 基因组DNA浓度 | 第34-36页 |
2.4. 标准曲线构建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2.5. 三种标准物质△Ct值比较 | 第38-39页 |
3. 讨论 | 第39-42页 |
第三章 转基因水稻Bar基因拷贝数与适合度性状的研究 | 第42-64页 |
摘要 | 第42-43页 |
引言 | 第43-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9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45-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63页 |
2.1. 亲代与子代插入位点检测 | 第49-54页 |
2.2. 亲代与子代Bar基因拷贝数检测 | 第54-57页 |
2.3. 子代群体间农艺性状差异 | 第57-59页 |
2.4. 不同Bar基因拷贝间农艺性状差异 | 第59-61页 |
2.5. Bar基因拷贝数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 第61-63页 |
3. 讨论 | 第63-64页 |
全文总结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附录 | 第76-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