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9页 |
| 前言 | 第9-13页 |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3-31页 |
| 第1章 恶性疟原虫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第13-23页 |
| ·恶性疟原虫生活史不同发育期蛋白质组学 | 第13-19页 |
| ·恶性疟原虫亚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19-20页 |
| ·恶性疟原虫蛋白质组的翻译后修饰 | 第20-21页 |
| ·结语 | 第21-23页 |
| 第2章 恶性疟原虫表面抗原及其致病机理 | 第23-31页 |
| ·环状体红细胞表面抗原(Ring surface protein,RSP) | 第23-24页 |
| ·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表面抗原1(PfEMP1) | 第24-26页 |
| ·Rifin 抗原 | 第26页 |
| ·Pf332 抗原 | 第26-27页 |
| ·STEVOR 抗原 | 第27-28页 |
| ·CLAG(Cytoadherence linked asexual gene)抗原 | 第28页 |
| ·SURFIN 抗原 | 第28页 |
| ·结语 | 第28-31页 |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31-99页 |
| 第1章 恶性疟原虫Pf332-DBL 区重组蛋白质的表达及纯化 | 第31-5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1-42页 |
| ·结果 | 第42-46页 |
| ·讨论 | 第46-49页 |
| ·小结 | 第49-51页 |
| 第2章 抗Pf332-DBL 区重组蛋白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51-6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7页 |
| ·结果 | 第57-64页 |
| ·讨论 | 第64-65页 |
| ·小结 | 第65-67页 |
| 第3章 抗Pf332-DBL 区重组蛋白质单克隆抗体的功能分析 | 第67-8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7-72页 |
| ·结果 | 第72-77页 |
| ·讨论 | 第77-79页 |
| ·小结 | 第79-81页 |
| 第4章 Pf332-DBL 区重组蛋白质免疫原性的研究 | 第81-9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81-84页 |
| ·结果 | 第84-95页 |
| ·讨论 | 第95-96页 |
| ·小结 | 第96-99页 |
| 结论 | 第99-10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1-112页 |
| 附录 | 第112-114页 |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14-115页 |
| 致谢 | 第115-1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116-119页 |
| Abstract | 第119-122页 |
| 导师简介 | 第122-123页 |
| 作者简介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