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律适用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 国内研究 | 第10-11页 |
2 境外研究 | 第11页 |
(三)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2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一、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基础理论 | 第13-19页 |
(一)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概念与特征 | 第13-15页 |
1 概念 | 第13-14页 |
2 特征 | 第14-15页 |
(二)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价值与弊端 | 第15-16页 |
1 预防和威慑的价值 | 第15页 |
2 不当适用的弊端 | 第15-16页 |
(三)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责任性质 | 第16-19页 |
1 侵权责任抑或违约责任 | 第16-17页 |
2 是否属于产品责任 | 第17-19页 |
二、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律适用范围及要件 | 第19-25页 |
(一)法律适用范围 | 第19-21页 |
1 适用对象的界定 | 第19-20页 |
2 侵权主体的界定 | 第20页 |
3 请求主体的界定 | 第20-21页 |
(二)法律适用要件 | 第21-25页 |
1 主观过错 | 第21-22页 |
2 行为违法性 | 第22-25页 |
三、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律适用难点 | 第25-37页 |
(一)主观过错的法律适用难点 | 第25-27页 |
1 过失行为能否适用 | 第25-26页 |
2 销售者“明知”如何认定 | 第26-27页 |
(二)损害后果的法律适用难点 | 第27-30页 |
1 能否单独主张十倍赔偿 | 第27-28页 |
2 是否需以实际损失为适用前提 | 第28-29页 |
3 实际损失是否包括食品价款 | 第29-30页 |
(三)食品标签瑕疵的法律适用难点 | 第30-33页 |
1 食品标签瑕疵能否适用十倍赔偿 | 第30-31页 |
2 如何认定食品标签瑕疵“足以造成误导” | 第31-33页 |
(四)知假买假的法律适用难点 | 第33-37页 |
1 知假买假能否适用十倍赔偿 | 第33页 |
2 如何判定是否属于消费者 | 第33-37页 |
四、规范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法律适用的建议 | 第37-43页 |
(一)依主观过错定赔偿额 | 第37-38页 |
1 赔偿倍数应随主观恶意程度变化 | 第37页 |
2 设立公共基金,承担一部分过失赔偿金 | 第37-38页 |
(二)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 第38-39页 |
1 实时更新统一标准 | 第38页 |
2 信息公开促标准实行 | 第38-39页 |
(三)合理化配置举证责任 | 第39-40页 |
1 销售者“明知”应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 第39页 |
2 应由侵权主体举证证明食品符合安全标准 | 第39-40页 |
(四)完善法律适用的配套制度 | 第40-43页 |
1 引导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 第40-41页 |
2 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公益诉讼 | 第41页 |
3 探索集团诉讼的适用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附件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