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8-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3 评述 | 第11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第12-13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3-2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2.1.1 质量管理体系概念 | 第13页 |
2.1.2 质量管理的含义 | 第13-14页 |
2.1.3 质量管理的标准及方法 | 第14-16页 |
2.2 项目质量管理的内涵、特征及遵循原则 | 第16-18页 |
2.2.1 项目质量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 第16-17页 |
2.2.2 项目质量管理遵循的原则 | 第17-18页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3.1 精益生产理论 | 第18页 |
2.3.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第18-20页 |
3 B公司新能源低速电动汽车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33页 |
3.1 B公司新能源低速电动汽车质量管理现状 | 第20-25页 |
3.1.1 组织结构 | 第20页 |
3.1.2 低速电动车开发流程 | 第20-22页 |
3.1.3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分析 | 第22-24页 |
3.1.4 质量管理业务流程 | 第24-25页 |
3.2 B公司新能源低速电动汽车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3.2.1 质量缺陷较多 | 第25-26页 |
3.2.2 质量目标落实效果不佳 | 第26-28页 |
3.2.3 质量管理相关风险点控制不足 | 第28-29页 |
3.3 B公司新能源低速电动汽车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 第29-33页 |
3.3.1 各级员工质量管理意识不足 | 第29-30页 |
3.3.2 质量管理体系落实不到位 | 第30-31页 |
3.3.3 质量管理流程不完善 | 第31-33页 |
4 B公司低速电动车项目质量管理改进 | 第33-47页 |
4.1 项目质量管理改进目标 | 第33-34页 |
4.1.1 明确客户的质量要求 | 第33页 |
4.1.2 项目的质量要求 | 第33-34页 |
4.2 项目开发试制阶段质量管理改进 | 第34-37页 |
4.2.1 加强产品开发试制阶段质量策划 | 第34-35页 |
4.2.2 加强供应商开发试制阶段的质量审核 | 第35页 |
4.2.3 加强零部件开发试制阶段的质量审核 | 第35-36页 |
4.2.4 原型车开发试制阶段的质量审核 | 第36-37页 |
4.3 项目小批量阶段质量管理改进 | 第37-41页 |
4.3.1 制造工艺质量策划 | 第37页 |
4.3.2 供应商批量试制认可 | 第37-40页 |
4.3.3 小批量生试质量认可 | 第40-41页 |
4.4 整车质量管理改进 | 第41-45页 |
4.4.1 加强零部件质量问题管理 | 第41-43页 |
4.4.2 装配过程的质量管理改进 | 第43-44页 |
4.4.3 生产装配工艺质量保证 | 第44-45页 |
4.5 质量基础管理改进 | 第45-47页 |
5 B公司新能源低速电动汽车质量管理改进实施保障及效果分析 | 第47-55页 |
5.1 质量管理改进的实施保障 | 第47-52页 |
5.1.1 加强质量管理文化建设 | 第47-48页 |
5.1.2 组织保障 | 第48-50页 |
5.1.3 制度保障 | 第50-51页 |
5.1.4 人员保障 | 第51-52页 |
5.2 B公司新能源低速电动汽车质量管理改进效果评价 | 第52-55页 |
5.2.1 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 第52-53页 |
5.2.2 质量缺陷明显降低 | 第53页 |
5.2.3 客户投诉数量明显降低 | 第53-55页 |
6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