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文字信息处理论文

面向移动端的用户检索实体抽取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一章 绪论及系统模块设计第8-22页
    1.1 系统设计与模块部署第8-9页
        1.1.1 功能需求简述第8页
        1.1.2 模块功能及实现机制第8-9页
        1.1.3 系统的重点及迭代思路第9页
    1.2 实体识别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9-12页
        1.2.1 命名实体的定义与分类第9-11页
        1.2.2 研究背景及文章提出背景第11-12页
    1.3 命名实体识别研究现状第12-17页
        1.3.1 命名实体识别研究难点第12-13页
        1.3.2 中文命名实体识别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3 外语命名实体识别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 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第17-19页
        1.4.1 深度学习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概述第17-18页
        1.4.2 深度学习技术与命名实体识别第18-19页
    1.5 命名实体识别的应用第19-20页
    1.6 命名实体识别的评价第20-21页
    1.7 本文研究内容及文章结构第21-22页
第二章 命名实体识别方法研究第22-36页
    2.1 基于字典、词典与规则的方法第22页
    2.2 传统机器学习模型方法原理介绍第22-30页
    2.3 混合方法第30页
    2.4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第30-36页
第三章 端到端实体识别框架设计与调优第36-61页
    3.1 实验数据介绍与分析第36-40页
        3.1.1 实验数据爬取第36-38页
        3.1.2 实验数据分布第38-40页
    3.2 实验环境及实施步骤第40页
        3.2.1 实验整体思路和实施步骤第40页
        3.2.2 实验所需条件第40页
    3.3 基线实验简介:基于seq2seq和注意力机制的模型第40-45页
        3.3.1 原理简析第41-42页
        3.3.2 通用参数设置第42-43页
        3.3.3 基线模型效果第43-45页
        3.3.4 CRF与seq2seq框架的选取第45页
    3.4 基线多维度调优第45-60页
        3.4.1 优质训练数据扩充第46-47页
        3.4.2 输入单元粒度优化第47-49页
        3.4.3 关键词匹配特征第49页
        3.4.4 Lstm单元堆叠第49-52页
        3.4.5 Dense映射层第52页
        3.4.6 归一化机制1:批归一化第52-55页
        3.4.7 归一化机制2:层归一化第55-57页
        3.4.8 注意力机制第57-60页
    3.5 基线实验总结第60-61页
第四章 模型结构创新与改进第61-96页
    4.1 更完善的embedding向量第61-75页
        4.1.1 关于词向量的理解第61-63页
        4.1.2 Word2vec词级别预训练词向量的添加第63-65页
        4.1.3 Glove词级别预训练词向量的添加第65-67页
        4.1.4 CNN网络生成字级别词向量第67-69页
        4.1.5 Bi-LSTM网络生成字级别词向量第69-72页
        4.1.6 TDNN网络生成字级别词向量第72-75页
    4.2 多层次、多方位的注意力机制第75-82页
        4.2.1 注意力机制的深度探讨第75-77页
        4.2.2 基于字、词的多层次的注意力机制第77-81页
        4.2.3 Multi-head自我注意力机制第81-82页
    4.3 新型网络模型在端对端序列标注问题的应用第82-89页
        4.3.1 CapsNet胶囊网络的设计与应用第82-86页
        4.3.2 IDCNN膨胀卷积网络的设计与应用第86-89页
    4.4 整合模型框架探究与创新第89-94页
        4.4.1 Seq2seq结构与CRF结构的整合探讨第93-94页
    4.5 整合模型在公共数据集上的表现第94-95页
    4.6 模型创新点总结第95-96页
第五章 实体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第96-109页
    5.1 线上服务端综合服务系统第96-101页
        5.1.1 核心模块:pattern解析第97页
        5.1.2 核心模块:main解析第97-99页
        5.1.3 核心模块:trie树解析第99-100页
        5.1.4 辅助模块:训练语料生成第100-101页
    5.2 移动端综合服务系统第101-103页
    5.3 线下移动端系统性能优化第103-107页
        5.3.1 软件加速与优化第103-105页
        5.3.2 硬件加速与优化第105-107页
        5.3.3 移动端部署的优化方案总结第107页
    5.4 手机端展示demo系统简析第107-109页
第六章 展望与总结第109-112页
结论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RFID技术的智慧海陵智能井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DBpedia知识库的实体链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