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固体物理学论文--固体性质论文--磁学性质论文

草酸根桥联双金属分子磁体的磁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6页
   ·分子基磁体的研究进展第9-10页
   ·分子基磁体的磁现象类型第10-14页
   ·分子基磁体的磁耦合相互作用第14页
   ·分子磁体的磁耦合机制预测模型第14-18页
     ·海森伯(Heisenberg)理论模型第14-15页
     ·Hoffmann 正交轨道模型第15页
     ·Kahn 非正交轨道模型第15-16页
     ·Noodleman对称破损理论模型第16-17页
     ·巡游电子理论模型第17页
     ·自洽的重整化理论模型第17-18页
   ·草酸根桥联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8-20页
 参考文献第20-26页
第二章 分子磁体的结构表征及常用磁性测量方法第26-34页
   ·分子磁体的结构表征第26-30页
     ·红外光谱第26-28页
     ·元素分析和ICP测量第28页
     ·热重分析法第28-29页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法第29-30页
   ·静态磁性和动态磁性测量第30-33页
     ·静态磁性测量第30-32页
     ·动态磁性测量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4页
第三章 穆斯堡尔谱学原理第34-41页
   ·穆斯堡尔效应原理第34-36页
     ·γ射线的共振吸收第34-35页
     ·穆斯堡尔效应第35-36页
   ·穆斯堡尔谱学实验第36页
   ·原子核与核外环境的超精细相互作用第36-37页
   ·穆斯堡尔效应给出的基本参数第37-40页
     ·同质异能移第37-38页
     ·四极裂距第38页
     ·磁超精细分裂第38-39页
     ·弛豫效应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1页
第四章 配合物{[N(n-C_4H_9)_4][CoFe(C-2O0_4)_3]}_n的磁性研究第41-49页
   ·引言第41页
   ·实验部分第41-42页
     ·仪器与试剂第41页
     ·制备样品第41-42页
   ·结果与讨论第42-46页
     ·红外吸收谱测试第42页
     ·元素分析第42页
     ·XRD测量第42页
     ·磁性分析与讨论第42-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第五章 配合物{[N(n-C-4H_9)_4][FeFe(C_2O_4)_3]}_n的穆谱研究第49-55页
   ·引言第49页
   ·实验部分第49-50页
     ·仪器与试剂第49页
     ·制备样品第49-50页
   ·结果与讨论第50-53页
     ·元素分析第50页
     ·XRD测量第50页
     ·穆斯堡尔变温谱测量第50页
     ·谱线分析与讨论第50-53页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初步研究
下一篇:手征SU(3)夸克模型下三夸克强子态的研究